截至12月20日,长庆油田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技术目前已累计在生产现场应用7000余井次,试验区块实现控降自然递减率4%,含水上升率下降到1%。
今年已实施2536井次,实施区域自然递减率由12.9%下降到10.8%,含水上升率由1.9%下降到1.4%,全油田自然递减率由12.2%下降到11.5%,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显著,对国内同类型低渗透油田具有示范作用。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田,做好提高采收率工作,实现长期稳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目前,长庆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水驱不均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调剖工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10年以来,长庆油田聚合物微球技术课题组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力度,立足长庆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通过深入研究水驱油藏开发机理,积极与国内外技术人员探讨交流,立足多孔介质渗流物理理论,突破关键理论认识,提出“改善水驱、简化工艺、规范技术、提高效益”的思路,并在前期试验基础上,持续攻关,突出地质与工艺的结合,深化机理研究,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发展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
为实现从常规“堵水调剖”向地层“深部调驱”转变,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更好地动用储层深部剩余油,长庆油气工艺研究院依托“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针对长庆油田自然递减大、水驱不均和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技术难题,以改善油藏深部水驱不均、提高采收率为目标,构建了低渗透油田注水优势通道模型,形成了水驱矛盾微观新认识,研究了纳米级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创新提出了“小粒径、低浓度、长段塞”工艺参数模式,自主研发了低渗透油藏纳米级聚合物微球关键产品系列,并被认定为集团公司自主创新重要产品。开展了集中注入工艺模式,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并获授权专利16件,获软件著作权3个,制定企业标准4项。
通过改善水驱矛盾,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成为老油田稳产的主要技术利器,为长庆油田稳产发展奠定了基础。近期,由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申报的《低渗透油田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技术与工业化应用》成果,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项成果经过9年的试验机理研究和产品研发,是一项实现提高采收率工艺规模化应用的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特低渗透油藏应用聚合物微球改善水驱技术空白,在低渗透油田实现工业化应用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关键字:长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