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长庆西峰油田白马中区进入中含水期,开发效益差,如今却成为陇东油区提高采收率的主力油区。截至8月14日,通过自主创新,这个区块的采收率上升到33%以上,与同类油藏相比提升10%。西峰油田年产油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这一妙手回春的秘诀就是脉冲采油技术。
西峰油田从解决“注采”矛盾入手,通过实践创新形成了以周期注水、周期采油、轮采轮注为核心的脉冲采油技术。经过12年的矿场实践,这项技术已推广应用至4028口井,实现低渗透油藏不同井型、不同开发阶段全覆盖。“每口井都有自己最适应的‘生产’周期,需要开一阵歇一阵,我们在做的就是摸索出这个周期的规律,打破常规思维,用最少的成本采出最多的油。”采油二厂总地质师李建霆说。
增油不增水。“之前每口油井每天固定要注20立方米水。”采油二厂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小军回忆。周期注水实施后,改变了之前按部就班的注水方法,推翻了“连续注水”的传统观念,有效减少低效注水。“对比同等生产规模的兄弟单位,我们每年的注水量要少1000多万立方米,按1立方米水20元算,一年下来就能节约2亿元。”李小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增油不增资。在周期采油技术运用下,推翻了“连续采油”的传统观念,油井生产时率减少45%。也就是说,过去抽油机每月30天运转,现在只需要运行一半的时间,等到渗流关系改善后再开机生产。这样一来,不仅达到预期产能,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
增油不增人。过去5年,采油二厂依靠脉冲采油技术,产量持续攀升,2019年突破300万吨,相当于贡献了一个小型采油厂, 而用工人数减少了150人。节省下来的人工成本被用在新建产能区块,用工总量始终保持稳定。
另外,从开发效益的角度说,含水率下降带来的是油田可开采时间的延长。“对比同样开发时间、同等生产规模的采油厂,我们的综合含水要少近15个百分点,按照年含水上升率不得超过1%来算,西峰油田还能多产15年。”李小军用数据告诉记者。
“实施脉冲采油后的老油田容光焕发,采收率提高5%以上,产量逆转节节攀升。”李建霆说,“脉冲采油技术的应用,为低渗透油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发模式,今年上半年,已在长庆油田一厂、三厂、五厂内一些投产时间较长的老井推广应用。”
(关键字:长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