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发电日前公告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重组框架协议,双方拟就上市公司煤化工板块及相关项目进行重组,消息一出引来各方关注。
在7月17日某机构举办的“煤制气产业发展利弊研讨会”上,“大唐煤化工重组”也成为与会专家学者讨论的重点。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指出,煤制气受技术和水资源匮乏的制约,应审慎发展煤制气。
化工板块严重亏损是重要因素
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于2008年12月,是负责大唐煤化工板块前期、基建、生产、经营任务的专业管理公司和法人实体,公司总投资规模约1000亿元。公司旗下拥有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两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以及多伦46万吨煤制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等。
作为煤化工行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为什么出现损失惨重,进而转向重组寻求出路的局面?金银岛高级市场分析师孔令青对记者表示,煤电一体化曾是中国电力企业对冲高煤价风险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随着煤炭市场转向导致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煤炭业务反而成为电力企业业绩的拖累点。再一个是大唐克旗煤制气和大唐多伦煤化工煤制烯烃装置不稳定,整体产出率低,为煤化工板块严重亏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大唐煤化工板块亏损超过21亿元,负债达到597亿元。对于大唐多伦煤化工项目,有消息称,该项目持续亏损,2014年一季度的亏损就接近5亿元。加之来自国资委[微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压力,或许是大唐选择对煤化工进行重组的重要原因。
而作为煤化工中的标杆企业,神华集团的煤化工项目布局已经非常全面,重点项目基本正常运营,并利用价格低廉的煤炭生产附加值较高的甲醇(2602, 19.00, 0.74%),烯烃等产品,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说明煤化工行业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大唐发电称,上述重组事项的顺利开展,将优化公司业务结构,推进公司战略调整,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未来公司盈利水平的改善及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为公司及股东创造更大的利益。
孔令青认为,若重组成功,相关的煤制气、煤制烯烃和煤制合成氨业务,有望进一步向业内标杆企业看齐,从技术上寻求突破,提高开工率,整体供应量增多,增加利润增长点。
专家建议审慎发展
数据显示,全国约50个已有或在建、计划中的煤制气项目,截止到2014年6月,全国煤制气项目总计计划产能已经达到2250亿立方米/年。其中,已投产产能仅27.05亿立方米/年。
2013年项目审批的提速刺激了煤制气项目的投资,但目前约7成项目都在新疆、蒙西和甘肃等西北地区,由于当地水资源匮乏,项目均处于难以开工的状态,且碳排放量会是2011年全国碳排放的1/8左右。
在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指出,在我国不同能源发展阶段中,煤制天然气的政策经历了谨慎发展、到开展示范,到调整供应,到推动产业发展的演化过程。
李俊峰分析,根据测算,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煤制气具有一定的环境替代效益,却增加了全局的一次能耗、水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二氧化碳排放最多,高出10%-270%,从经济效益看只有替代燃油是划算的。因此他认为,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我国应谨慎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或限制和有条件地发展,切不可不计后果,一拥而上盲目发展,否则这种产业关系一旦形成,将长期固化下去,并对我国能源体系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他建议,煤制天然气应仅为缓解终端消费地区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耗、CO2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压力的权宜之计,此外因产业规模较小,谨慎、限制和有条件地发展煤制天然气,且不应集中在严重缺水的西北部地区。“我国完全不做煤制天然气也不太可能,但它像雨后春笋那样快也不太可能,因为技术上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李俊峰认为。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钱宇也认为,煤制气用于供热燃气时,治霾效果明显,但是,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和煤炭资源消耗。其生命周期成本与煤相当,稍高于天然气,低于石油气。他建议,对于发展煤制气所造成的污染转移的问题,有必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煤炭产地的生态环境。同时煤制气企业应采用先进的CCS技术,降低污染排放。
对于煤制气企业采用CCS技术所增加的成本,政府应按减排效果施行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推进实施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总的来说,适度发展煤制天然气可以暂时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压力。长远之计,是开发利用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资源。”他说。
新型煤化工成未来化工发展重点
不过,也有不少积极的声音。记者就当前的煤化工热点问题采访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时,他认为,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预计今后政府将逐步放松对发展新型煤化工的管控,新兴煤化工产业将成为未来的化工业的发展重点。
邱希哲认为,煤化工项目的盈利能力相对较低,煤炭企业、电力企业、油气企业虽然对煤化工项目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多个示范性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层面的批准,但开工状况、盈利能力并不太理想,企业层面并没有从相关项目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项目俨然成为了行业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煤炭行业正在逐渐探底、煤价大幅下降,煤化工项目运营成本不断下调,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多次出台优惠政策帮助煤企和电企上马相关产业园,以期能够帮助企业升级转型、摆脱困境。而新型煤化工行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明显不够,国企央企在该领域无法实现自负盈亏,知名项目也多以财政补贴勉强维持。
而邱希哲也谈到,新型煤化工项目投资额度较大,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投资额度对地方政府经济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在当前稳增长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核心工作的关键时期,只要有关部门批准新型煤化工项目,则地方政府基本全力配合。土地、税收、水源、环保、员工、煤炭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并落实,一定程度帮助煤企和电企加快了项目实施进程。
“在我国,煤化工行业离‘春天’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设想短期内难以实现,政府部门、企业、投资者应当审慎抉择、仔细规划,切莫为了追求政策扶持而盲目上马新型煤化工项目,否则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邱希哲认为。
(关键字:大唐 煤制气重组 煤化工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