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民经济产业链的供应链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预期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生长壮大的土壤,是其功能发挥的最终落脚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我国期货交易所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保供稳价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保险+期货”这一创新模式,经过8年多的实践,逐渐显示出良好的扶贫成效,成为协同乡村振兴的重要金融手段之一,这一模式也成功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中国经验。
“保险+期货”连续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是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向保险公司购买根据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的价格保险产品,将价格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同时向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转移自身承担的价格风险,期货公司对场外期权进行对冲交易,通过交易所的场内期货与期权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从2016年至2023年,“保险+期货”连续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例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提法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
“保险+期货”模式实施8年来,得到不断的完善。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兵介绍,“保险+期货”的项目模式保障品种范围不断扩大,项目数量稳步增长;保费支持来源日益多元;从早期的分散试点发展为既有分散试点,也有县域全覆盖试点。参与的农户越来越多,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正不断彰显。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保险+期货”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1300个县域落地,为大豆、玉米、生猪、橡胶等18个涉农产品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保障价值1900余亿元,赔付金额64亿元,惠及农户近700万户次。
特别是近三年来,“保险+期货”业务越来越得到农户的认可,业务量也迎来快速增长。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风险管理名义本金分别为16.13亿元、40.01亿元及311.37亿元,相对应的承保货值分别为314.78亿元、1078.18亿元及1615.57亿元。
(关键字:保险 期货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