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焊接材料领域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每一次历史性跨越,都与这个名字紧密相连。他创造的科研成果开创了焊材世界的中国时代……”近日,记者见到了这位2009年“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今年90岁的侯立尊。
这位九旬老人,至今仍担任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是天津焊条厂总工程师、技术厂长,在焊材的原材料开发、渣系研究、制造焊条的设备、焊条生产工艺等方面均有建树。他领办的企业自1999年起,连续13年行业排名第一,是世界首个年产量突破百万吨的焊材企业,产品不仅在三峡大坝、杭州湾跨海大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50年代,在手工生产电焊条一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侯立尊想到了研制生产设备提高产量。经过几年的琢磨和实验,他的螺旋式压涂机研制成功,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倍。此后,他又继续研究,使螺旋式压涂机的产量逐步提高。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生产电焊条的原料金红石遭西方国家禁运。侯立尊提出:用还原钛铁矿替代金红石,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摆脱依赖进口。他在天津郊区的荒地上垒起焙烧窑,几个月后烧出了完全符合要求的还原钛铁矿,继而开发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配方,推出独具中国特色的钛钙渣系和钛型渣系电焊条。经权威机构验证,用还原钛铁矿生产的电焊条,质量完全可以和以金红石为原料的电焊条媲美。从此,钛钙渣系和钛型渣系主导了中国电焊条制造业的产品方向,直到今天。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大力发展造船业,一些重大工程相继上马。供给这些工程的电焊条,必须通过权威单位认可。侯立尊提出,请英国劳埃德船级社(国际上最权威的机构)对天津焊条厂的产品进行认可,但不少人认为不行。侯立尊向当时的国家船舶局申请延长10天时间做试验,亲手焊接制作相应的试件。最终,天津焊条厂4个品种的点焊条通过劳埃德测定,在同行业引起震动。
上世纪80年代,有人建议退休的侯立尊去当顾问搞咨询,“坐在家里就有钱赚”,但他只想有一个小平台继续做研究搞创新,让中国成为“焊材强国”。1997年,侯立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金桥焊材,去年销售额达61.7亿元,出口额达8751万美元。
金桥已是国内焊材业的“龙头”,在世界焊材领域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但侯立尊并不想让自己的企业一枝独秀,而是派员工到国内各地的焊材企业考察,发掘到那些有潜力、质量好的中小厂家后,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
九旬侯立尊,就这样继续着他的“焊材强国梦”。
(关键字:焊材 焊条 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