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报道:铜作为有色金属中需求最大的金属,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然而国内铜矿普遍品位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因而矿企利润受铜价波动影响大,在前几年的商品漫漫熊市中,矿企经营举步维艰。海通资源发挥自身出色的期货投资研究能力,结合矿企具体经营情况,运用预销售的风险管理模式,为矿企合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助力矿企健康发展。
铜精粉产业现状
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目前国内铜冶炼企业对进口铜精粉依赖度高达80%,国内铜精矿只占20%,且比重逐年下降。国内铜精粉特点为品位低、成本高,相较进口铜精粉在成本上不占优势。当铜价发生波动时,进口矿受价格波动冲击小,仍能够保持盈利,内矿却会陷入不善经营的困境。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蒙矿”)成立于2007年10月,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矿探、选、冶及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投资等业务,重点开发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项目,目前项目年产金属铜8万吨。该公司面临着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影响大的问题。
中金蒙矿目前采用点价的模式向冶炼企业销售铜精粉,每次发货后中金蒙矿与下游冶炼企业约定一个时间区间为点价期,该期限一般为3个月,点价人员认为价格是这段时间内的相对高点时就进行交易。通过点价方式进行销售,可以规避一部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多给企业创造一些利润。但点价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只有产品生产出来、出售时才能点价,生产期间不能点价。这就意味着点价约定的价格时间区间有很大局限,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随行就市。如果生产期间铜精粉价格逐步走低,产品售价可能与生产期间有很大差异,利润与预期相差甚远。
如果进行传统期货保值,公司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保证金较高,矿企进行套保后,如果遇到行情上涨,往往需要拥有随时追加保证金的能力,而由于账期问题,矿企很难随时追保,从而影响套保效果;二是矿企生产的是铜精粉,而套保的品种是电解铜,二者虽然互为上下游,但存在基差风险,倘若铜精粉与电解铜走势背离,矿企面临“两头亏”的困境。对此,海通资源根据中金蒙矿的实际生产与销售情况,设计了预销售的风险管理模式。
预销售的风险管理模式
该模式具体为:中金蒙矿通过与海通资源签订预销售合同,根据自身生产情况向海通期货提前预售未来某个月生产的铜精粉;当期货价格达到中金蒙矿的预期目标时,中金蒙矿向海通资源进行预销售;双方确认后,中金蒙矿只需按时并按预销售达成的数量和价格与海通资源进行现货交易,这样即便未来点价期铜价不理想,中金蒙矿也可以提前锁定一个理想的价格,从而实现企业正常有序经营的目标。
2017年上半年,中金蒙矿共与海通资源进行了充分沟通,结合自身经营情况以及对市场的分析,确认了预销售数量与预销售价格。最终,双方共达成预销售铜金属量超过5000吨,预售均价分布于47500元/吨至50500元/吨之间。
从预销售结果来看,该批预销售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事实上,如果按照原有点价销售模式,中金蒙矿只能在发货后的点价期内进行点价销售,而点价期内铜价一直维持在44000元/吨-47000元/吨之间。相比之下,运用预销售模式,中金蒙矿可以每吨获得额外至少每吨2000元收入,累计额外收益1000余万元。
海通资源与中金蒙矿的合作,立足于解决中金蒙矿在试图改善经营状况的过程中遇到的点价期与保证金问题。通过预销售模式,中金蒙矿不用承担保证金,也不用受限于点假期对销售价格的限制,可以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更好地锁定企业利润。在当今开采业越发成熟的今天,只有合理运用多样化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来规避自身所承担的市场价格风险,才能提升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字:有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