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中国首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5代TFT-LCD浮法玻璃基板、国际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世界最高光电转换率铜铟镓硒发电玻璃、世界首片大面积(1.92m2)碲化镉发电玻璃、中国首支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等玻璃新材料产品屡次打破国外垄断。
为什么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中研院”)为什么能做到“中国首创 世界领先”?其中不仅有企业70年的传承和底蕴,也与企业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提升质量水平、推进品牌建设密不可分。
01
70年发展简史
1953年,中研院前身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设计公司在北京成立。一年后,该院开始从事秦皇岛耀华玻璃厂1号窑的复建工程设计,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玻璃生产线。
20世纪60年代中叶,该院抽调科研人员参与研究管庄阶段的浮法工艺试验,并参与在株洲玻璃厂进行小试和1971年在洛阳浮法厂的中试,聚焦浮法玻璃攻关。
1971年,为支持国家“大三线”建设,该院由北京迁至蚌埠,隶属于国家建材局。
80年代初,联合国工发组织援建的中国玻璃发展中心落户该院。
1984年,该院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1987年,该院与大连DFG签署了从配套工程咨询设计到最终工程总承包的合同,开辟了玻璃勘察设计单位从单纯工程设计向工程总包转型的先河。
1989年,该院承担了沈阳5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的设计工作。该项目获得全国勘察设计银奖,该院也因此步入“浮法勘察设计”之列。
1990年,该院承包经营了东海玻璃厂,这是一次经营实业的改革尝试,也是其在企业化改革过程中的小试牛刀。
1992年,该院被国家建材局选为全面推行技术经济责任制试点单位。同年,国家建材局组织秦皇岛、蚌埠及杭州三个玻璃设计院申报了“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并使用科技攻关成果建成了中国浮法玻璃行业第一个导向性目标窑,为全国同行业起到样板和示范作用。
1995年,该院被建设部列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
1996年,由国家建材局主持,秦皇岛、蚌埠及杭州三个玻璃设计院合作完成中国“八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秦皇岛耀华浮法玻璃示范线。该项目代表了当时中国玻璃工业最高水平,明显缩小了中国浮法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1997年,该院改造洛阳600t/d浮法一线,与洛玻集团联合攻关了近两年,重点开展了解决玻璃微缺陷、2mm汽车玻璃和19mm~25mm超厚大板浮法玻璃生产、操作软件开发等工作。
2000年该院正式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进入中国建材集团,并改制成立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
2011年,全年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012年1月,蚌埠硅基新材料基地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4年,以该院为核心企业在北京成立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同年,成功拉引0.33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刷新中国玻璃发展新纪录,实现中国浮法玻璃向电子信息显示领域的跨越。
2016年5月,该院成功拉引0.15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再次刷新中国超薄浮法电子玻璃薄型化生产纪录。
2018年4月,该院研发的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继0.15毫米之后,又一次创造了浮法技术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纪录。同年12月9日,该院申报的超薄触控玻璃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
(关键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