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市场供需由总体平衡向宽松方向转变,煤价稳中有降,煤炭消费增速放缓,煤炭市场呈现“旺季不旺、淡季也不太淡”的特点。
煤炭市场旺季不旺、淡季不淡
今年初,煤炭市场低位震荡,煤炭企业发生多起矿难:1月12日,榆林百吉矿业发生特大矿难,造成21人死亡;2月23日,内蒙古银漫矿业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22人死亡;12月17日,贵州安龙县广隆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发事故,造成14人死亡……连续的矿难事故引发安全生产关注度的骤升,煤炭产区生产受到较大影响,致使供给侧驱动成为煤市上半年的主导,煤炭价格上涨,但港口煤价涨势不及产区。
由于需求低迷,港口煤价率先下跌。北方港口现货价格持续走低直至6月中旬。因迎峰度夏预期落空,煤炭市场旺季不旺。夏季,由于电厂煤炭库存处于高位、需求不大,煤炭市场逆季节性周期走势明显。
第三季度,价格低廉的进口煤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下游用户压价采购。尽管煤价出现3次3元/吨~6元/吨的反弹,但是煤炭市场运行的总体趋势还是下跌,煤炭价格从7月初的614元/吨跌至10月初的587元/吨。此后,煤炭市场保持低位徘徊、相对稳定运行的态势。
进入第四季度,进口煤数量减少,减弱了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电厂库存下降,阶段性补库,拉煤积极性提高。同时,南方逐渐进入枯水期,水电用煤需求减弱;浙江等地外购电有所减少,本地火电发电有所提升。从宏观经济运行来看,国家补短板、强基建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拉动了投资增速回升,工业用电恢复,带动市场煤拉运量增加。同时,由于取暖季到来,电厂耗煤数量大幅增加,沿海煤炭运输趋向繁忙。尤其是进入12月份,耗煤量增加,沿海6大电厂日耗煤量进一步提升,“北煤南运”更加繁忙。尽管电厂高库存现象依然存在,但因日耗煤量增加,存煤可用天数大幅下降;加之进口煤补充作用弱化,利好因素叠加,促使对国内煤炭需求相应增加,市场需求基本面得到改善。沿海煤炭市场由前一阶段的供大于求转为供求平衡。11月最后一周,国内动力煤和焦煤市场整体趋稳运行,局部区域出现上涨行情。12月份,煤炭市场或将迎来一波反弹,煤炭供需“双高”将再现,煤炭价格将迎来一小波反弹。
五大因素影响2020年煤炭市场
对于2020年的煤炭市场,笔者认为,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煤矿新增产能继续释放,新能源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煤炭市场供给将进一步向宽松方向转变。同时,煤炭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寒冬时节煤价涨幅有限,明年煤价也不会大起大落,窄幅震荡是常态。整体来看,明年煤市价格重心继续下移的可能性较大。日前,在广州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动力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上,有关业内人士预计,2019年全年CCI5500动力煤价格指数均价为593元/吨,较2018年均价下跌61元/吨;2020年动力煤价格重心继续下移至540元/吨,较2019年下降53元/吨。具体影响因素有:
一是国家能源政策。今年10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部署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李克强指出,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李克强表示,要切实抓好保暖保供工作,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突出做好东北三省供暖用煤保障;多措并举,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宏观政策层面表明,供暖用煤需求将增加,对煤市运行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谢幕,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20年1月1日起,对尚未实现市场化交易的燃煤发电电量,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将现行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根据新政,基准价按各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超过15%,具体电价由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等通过协商或竞价确定。随着新政的出台,延续了15年的煤电联动价格协调机制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此次基准价的设置有利于引导煤炭市场供需,为市场谈判或双边签合同塑造预期,政府不再干预标杆电价,将加快煤电落后产能的出清速度。未来,一大批竞争力不足的煤电企业将会被整合或出局。
三是我国煤炭供需地域由过去的分散型向区块集中化转变。中国煤炭供应地大体可划分为三大区块:2018年统计,第一个产煤区块是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区块,煤炭总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1%;第二个产煤区块是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东北三省,煤炭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27%;第三个产煤区块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甘肃、湖南、湖北、福建、广西、江西、青海等地,煤炭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3%。据分析,未来,第二、第三个产煤区块的煤炭产量将逐渐递减,而第一个产煤区块的煤炭产量将逐渐增加。由此可以认定,我国煤炭供需区块化和逆向分布状况已成定局。煤炭产能数量保障、铁道运输大通道网构建、政策调控工具的配套等“软”“硬”条件的日渐完善与巩固,将极大保证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煤炭市场的平稳运行。今后或许还会出现煤炭区域性、时段性的供需矛盾,但总体而言,未来煤炭供需关系可控,不会出现大面积和长时期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大波动和市场煤价大涨大落的状况。
四是煤炭上下游产业链命运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完善煤炭中长期交易制度、促进上下游共赢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煤炭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11月19日,2020年煤钢焦中长期合同洽谈衔接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上,8家炼焦煤企业发出倡议,做中长期合同制度的坚定执行者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践行者,合力打造煤钢焦产业链合作升级版,同时保护性开采利用稀缺炼焦煤资源,加快推进炼焦煤生产和技术革命。中国焦煤品牌集群示范作用凸显,煤炭上下游产业链命运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中长期合同价格普遍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力地引导、影响了地方煤和进口煤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五是煤炭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在12月4日举办的2020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梁嘉琨表示,当前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突出,煤炭应急供应保障难度加大,煤炭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体制机制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效应有待提高,煤炭企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突出,老矿区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关键字:煤炭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