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份,既没有像中国阿里巴巴这类“11.11”式的网上购物狂欢节,也没有像美国“黑色星期五”式的实体卖场打折促销,韩国三星电子在北美市场(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电视机单月销售总额突破了10亿美元关口。
2004年9月份,三星首次破1亿美元,2007年10月份,三星破5亿美元。在北美平板电视市场,三星电子在美国的市占率是35.1%;在超高清平板电视(UHDTV)市场,2015年第三季度在美国是52.1%。
众所周知,在中国彩电市场,海信、创维、长虹、TCL等中国国产企业是国内平板电视和超高清平板电视市场的绝对主导者,中国六大彩电品牌的市占率在六成以上。所以,从三星电视在美国的市占率而言,三星现在在全美的角色,类比中国彩电市场消费者,就如同一家美国国产的彩电品牌。
类似的案例也曾经发生在索尼的身上。当年索尼的电子产品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后,很多美国学生和美国民众将索尼(SONY)——这家来自日本的企业,当成是美国品牌和美国公司。从1995年开始,索尼公司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内,一直是全美消费者评选的美国十大品牌中的前三名。但现在,索尼在电子领域的地位已经被三星电子逐渐取代。
索尼和三星在美国成功的国际化历史经验,其实给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样本,即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融入当地的本土文化和消费习惯,被当地人主动接受品牌,而不是被动接受产品。
简单说,未来某一天,美国或是加拿大的一些并不太了解国际行情的普通消费者,在没有人告知详情或解释的情况下,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认为Haier、Hisense、Skyworth是美国国产品牌和美国企业。
“与其说中国自主品牌的国际化,不如用国际化的中国品牌来说更合适些”,家电网总编李韬指出:“在东南亚、日韩等一些靠近中国大陆的儒家文化圈市场,客户对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经济崛起的概念认知强,强调来自中国的品牌和企业,服务他国的用户,有助于快速切入当地市场,甚至事半功倍;但在欧洲、美洲等远离中国大陆或文化习惯迥异的国际市场,一味强调“中国国籍”,可能就不太实用了,因为这些地方的消费者可能对中国企业并不感冒,急功近利下,顾客的第一印象若达不到预期,接下来的市场开拓可能就事倍功半了。”
实际上,三星电子的彩电业务今日在美国的成功,也不是一夕促成。2004年才1亿美元,到今年10月份的10亿美元,花了十一年的时间,足已显现一家来自他国的品牌,在美国要成功实现品牌本土化,被当地消费者和客户认可的艰难。
索尼和三星在美国都经历过一个被当地客户、消费者和产业链企业认识、熟知和大力推崇的过程,中国家电品牌也不会例外。这也是为何中国家电企业要收购日本家电品牌的一个原因,海外发展业务远非进入市场、卖产品这么简单,三星在美国的彩电业务历史经验,已经说明了很多。
资深家电行业观察人士、中怡康品牌总经理左延鹊认为,中国家电企业这两年在海外业务拓展、收购、战略合作,很频繁,但也要看到海外市场成长的艰难性,没有5~10年的积累,很难看到实际的成效,和抢日本彩电退出的市场、建工厂、卖产品相比,中国企业更需要准备的是打好基础完善海外供应链、学习融入当地文化培育忠实客户、步步为营打持久战。
或许有一天,来自中国的家电品牌海尔、海信、创维、长虹、TCL等,虽然和中国市场的产品印着同样的LOGO和企业标识,但却被德国消费者当成是一个欧洲品牌(德国设计),被北美客户被当成是一个美国品牌(美国研发),在南美街头又变成了巴西品牌(产供销巴西化),每一个从中国出去的企业国际化理念最终都适应了当地的需求,实现本土化。
(关键字:国产 彩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