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获批,其中财政部测算6年需投资 42万亿的数字令人震惊。马克君以为,在占中国总面积2.2%的京津冀地区进行如此巨量的投资会进一步拉大中国东西部差距,而且将造成巨大的浪费。
京津冀地区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人,占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2.3%,占13.7亿总人口的8%。
财政部测算的6年42万亿投资,意味着每年7万亿的投资,什么概念?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3亿元,比去年增长15.3%。鉴于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的十年内始终维持在GDP增速的两倍左右,今后五年GDP增速预计会在6.5%左右,所以按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来计算,今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会在57.6万亿元左右,2016年会达到65万亿元。则7万亿投资将占今年的12.2%,和2016年的10.8%。
42万亿投资投向哪里?新闻报道,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供暖、供煤气或天然气,及土地平整,俗称的七通一平,尤以交通优先,铁路、公路、港口优先投资。
每年7万亿的投资,意味着在京津冀地区这块面积仅有全国2.3%的国土上,将投入全国10%以上的固定资产,从而导致全国其他地方的投资大为减少。
中国现在面临的几个经济失衡当中,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突出问题,数十年来,在开发浦东,开发深圳这样的口号支持下,资本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投入,造成了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部迅速崛起,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依然落后的局面,也导致了人口不断向东部沿海城市的涌入,塑造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后果是家乡的凋零,回不去的故乡。
中央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李克强不断提出振兴东北和开发西部。但是我们看到,口号不代表投资,比如曾被寄予厚望,有望成为民资入股第一例的川南铁路 ,在五一节前也落槌定音,最后成了国家接盘,总投资279.9亿里,四川政府出资90%,铁路总公司出资10%。
如今像京津冀一体化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刺激资本向东部沿海城市的集中,将进一步拉大东西部发展差距,使北京城里的千万北漂更没有回到故乡的可能。
可以理解,中央规划京津冀地区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有为河北考虑的因素存在。河北省以钢铁业为主,历来有钢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之说。但是钢铁业在吸纳大量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污染,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提高,未来对钢产量的需求在逐步减少,所以河北需要经济转型。用基础设施建设来吸纳钢铁业调整后的失业工人应该是中央的考虑。
有人还说中国需要高投资,因为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不像美国德国都已经完成了。
问题是,京津冀地区如果像日本东京一样修建密集基础设施,会吸引越来越多东西部及东北人口流入,但是,环境承载力是极大的挑战,水资源能承受么?南水北调能够负担得了数亿人口的用水么?
还有个问题是,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智能硬件的指数式发展,成本的急速降低,效率的急速提高,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内,人类将迎来以物联网、能源互联网、3D打印为基础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分布式的能源、分布式的生产。未来的能源供应将不再是集中式的,一个发电厂供全城的需要,而是每一个家庭,每一栋大楼都是一个发电站,通过智能化的物联网,把电力输送到有需求的周边社区。未来的生产也很可能是社区作坊式的,而非现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大工厂。
而政府规划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规划产业规划,都是建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果实上,还是以集中生产,集中能源供应为基础,而当美国和德国在十年以后,轰轰烈烈掀起改变人类未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中国还在热火朝天的以上一个工业革命时代的技术和思路搞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建设,尤其当资本密集投入在京津冀地区后,不仅造成了东西部的更大差距,还产生了巨大的浪费。到时候除了推倒重来,别无他法。
不要以为这是幻想,特斯拉的马斯克前几天刚刚推出了3500美元的家用电池,配上太阳能电池板,就能供一家的电。马斯克的愿景是,20亿个这种电池的大号版,就能解决全世界的能源问题。而在印度乡村,已经出现了由太阳能电池板和配电站组成的微型电网。诸位感受到了吗?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声。
政府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搞大跃进式的投资,而是修生养息,积蓄力量,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准备。
(关键字:投资 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