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信特钢(000708.SZ)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4.14亿元,同比增加14.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4亿元,同比下降21.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87亿元,同比下降13.94%。从单季度看,中信特钢三季度营收达280.89亿元,同比增长18.58%;归母扣非净利润12.99亿元,同比增长10.50%。业绩表现趋于稳健。
2023年前三季度,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需求与预期延续弱势,钢铁行业整体发展放缓。据中钢协统计,前三季度,钢铁协会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621亿元,同比下降34.11%;亏损面约40%。
前三季度,公司产销双增,但受煤炭、铁矿石价格高位波动运行因素影响,公司总体生产成本上升;同时,特钢下游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中高档产品需求减弱,公司产品结构有所弱化。
在宏观经济及行业周期波动的背景下,中信特钢整体经营平稳,展现企业韧性,同时不乏亮点。
科技创新成果斐然
中信特钢不断加码技术的创新研发,强化产品优势及竞争力。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67%,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接连突破。“两高一特”成果颇丰,超高强度钢在飞机起落架、航空发动机用轴、航空轴承钢实现新突破;特种不锈钢型号认证驶入快车道;在公司研发平台及装备组合优势凸显的同时深度延伸产品开发。
截至三季度末,中信特钢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6项(其中11项为国际专利),省部级及以上项目立项或获奖8项(其中3项为国家级),牵头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9项,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4项。
下游市场纵横拓展
报告期内,中信特钢汽车用钢的市场占有率在持续提升,并且正在实现进口替代。公司技术研发、生产、营销、产品质量在汽车用钢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全面铺开,品牌影响力突出。能源用钢产销旺盛,给公司生产销售利润提供了较大支撑。在油气用钢、核电用钢、抽水蓄能、火力发电、核电、氢能用钢等能源用钢方面全面布局,并参与了国家电投湛江徐闻300MW增容海上风电项目、中国广核“华龙一号”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建设项目等。
与此同时,中信特钢瞄准高端制造,积极开展大尺寸大功率风电、高铁、航空轴承和海工、油气用管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及攻关工作,通过内生+外延的战略模式,持续推动特钢产品全面升级。今年9月,公司旗下兴澄特钢供应的80毫米以上大厚度Q460GJC/D系列钢板成功应用于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项目,打造出业内又一标杆案例。大冶特钢生产的轴承钢用于直径8.61米盾构机主轴承,助力国产18米超大直径盾构机制造,该主轴承创下主轴承直径、单体重量和承载重量的三个世界之最,为国产盾构机拥有全系列中国“心”提供保障。
数智升级强力推进
兴澄特钢荣获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AAA级典型企业;大冶特钢建成行业首个全流程全业务的460钢管数字化工厂,精彩亮相2023年上海人工智能大会,获得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中信泰富特钢“特钢企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钢资产流转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获第二十九届江苏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绿色转型不断提速
中信特钢积极推动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大力发展和使用节能环保技术。报告期内,中信特钢已完成代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产品碳排放评价工作,并通过国际第三方认证。同时,中信特钢始终践行碳排放的国际标准,今年9月,兴澄特钢顺利获得“EATNS”碳管理体系证书,成为全国行业首家通过“碳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为特殊钢及产业链低碳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
公司投产超高温亚临界煤气发电机组装机260MW,提升发电效率,碳排放减少3万吨/年;新增光伏装机32MW,实现可再生能源应用多能互补,可减少碳排放约2.1万吨/年。
协同效应持续增强
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化特殊钢材料制造企业,中信特钢主动把握钢铁行业深度调整的并购机遇期,深度发挥业务协同效应,强化竞争优势,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2023年1月,中信特钢成功并表“天津钢管”,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成立钢管事业部,把握能源用钢机遇。1-9月,天津钢管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产品毛利率持续改善,为中信特钢的整体经营贡献良好成绩。今年7月,天津钢管参与编制的T/CSPSTC 103-2022《氢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正式发布实施;8月,助力国内最大口径特殊扣无缝套管成功用于全球首口地质条件最复杂、钻井难度最高的“万米科探井”。
展望四季度,公司将结合市场需求,实际深化品种结构调整,加大内部降本增效力度,积极开展市场、品种、成本攻关,不断提升管理能效,力争效益稳健回升!
(关键字:中信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