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稀土高新区滨河新区机电园区的包头市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埋头忙碌……11年时间,这家原本只有几千平方米厂房、二三十名员工的小企业,已成长为全国产能第三、我市首家拥有院士工作站的民营企业。这家民企依靠什么迅速崛起,改变了中国取向硅钢的生产版图?
边建边产,建院士工作站
2005年左右,一种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技术严格,用于变压器制造的重要材料——取向硅钢日益紧俏,国内每吨价格在2万元到3万元之间。2007年至2008年间,这种材料的价格疯涨至4.6万元到4.8万元之间。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2007年12月,包头市威丰电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威丰电磁)应运而生。“我们刘总看好这个产业,当时没有厂房,租用了包钢带钢厂一个车间,才几千平方米,员工只有二三十人。”威丰电磁负责研发的副总经理刘宝志回忆,“后来,我们买了片地,开始建厂房,同时以老带新,培训员工,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也同步进行,厂房顶刚封,玻璃还没安完,我们就开始安装设备了。2013年6月,我们在自有厂房里生产出第一卷取向硅钢。”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回忆起过去的创业历程,刘宝志内心仍激情澎湃。
“第一卷钢生产出来后,我们开始稳定工艺,扩大产能,到2013年底,单月产能达到七八百吨,到2014年产能提升到每月1200吨到1500吨,到2015年,最高产能已达每月2000吨。”刘宝志说,虽然产能提升如此之快,可他们的管理人员长期在活动板房里办公,直到2016年才搬到现在的办公楼。
2015年年初,威丰电磁决定引进外部资本,并有了上市想法。
2015年6月中旬,威丰电磁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科大名誉副院长王一德院士签订协议,在威丰电磁建立了我市首家民营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研发主要靠自身,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和王院士签协议组建院士工作站呢?一个原因是我们当时和太钢合作比较深,王院士当时在太钢任职,依托王院士这个身份可以把双方的合作关系建立得更紧密;另外,成立院士工作站对企业影响力及技术支持也比较大。比如找到一些相关的技术人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刘宝志说,取向硅钢研发、生产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产业,所以从一开始,威丰电磁就把研发、技术创新摆在了企业最重要的位置。
暂停上市,进行系列技改
“2015年12月底,我们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企业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成了股份公司。新引进的外部投资者给我们投了1个多亿,有了这笔钱,我们一直想进行的扩能想法得以实施。”刘宝志说。
威丰电磁的领路人刘鹏程一直想把企业做大,年产量达到5万吨,这就需要不停地投钱扩大产能,比如建双线,即每道工序都是两条生产线。“这些年,我们始终在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刘宝志感慨。
建双线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退火地方不够,给操作带来很多障碍,此前,罩式炉生产线上一共有33个罩式炉,如果每年要达到5万吨产能,还要再增加30多个罩式炉,可是车间已经没有地方安装罩式炉了,而且工人要在罩式坑里24小时不停地装炉出炉,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当时罩式坑已经挖好了,但想到存在的问题,大家很是头疼。当时有一个办法取代罩式炉,就是新建环形炉,但建环形炉要投资2亿多元,而我们企业当时总资产才2亿多。我们一次次开会讨论该怎么办?还是我们刘总创新性比较强,他说我们能不能改变模式,环形炉做不起,那就做成隧道炉,不但可以消除安全隐患,还可以节能。”刘宝志回忆,经过一次次开会商讨,最终大家形成统一意见建设隧道炉,但心里还有很多疑问,不知道到底行不行。“因为我们的退火是有保护气的,还不是一种,有氢气,还有氮气,每个不同的退火阶段需要不同的保护气体,到时候怎么切换是一个问题。后来我们至少开了10多次会,甚至连班长也参与讨论,我们又请教了做炉体的专家,专家给出了一些意见,最后我们才下决心干。做隧道炉需要资金700万元左右,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失败,这700万元打了水漂我们认了。我们公司有设计部门,很快设计团队就按照思路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了图纸,然后开始建造第一条隧道炉。到2016年3月,隧道炉点火,开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我们的方向是对的,然后我们又调工艺,在调工艺的过程中,我们损失了大约四五百吨取向钢成品。6月,工艺有了雏形,我们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成品,然后我们把剩余12个罩式炉也全部拆除,开始组建第二条隧道炉,并把先前设计上的缺陷进行了改进。到2016年12月,第二条隧道炉也具备了生产条件。”刘宝志回忆,2016年在改造隧道炉的同时,他们还把所有的窄线全部改造成了宽线,产能随之扩大了一倍。
刘宝志认为,2016年是威丰电磁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除了技改,原本应该在这一年申请IPO上市的他们,决定暂停上市步伐,建设三期工程。
比肩国企,全国排名第三
威丰电磁一直有上市的想法。
2016年,威丰电磁上市就差把材料报至中国证监会进行排队时,几个股东一商议,决定暂缓上市,再把企业规模扩大。“于是就有了我们的三期工程,原本这是我们公司IPO上市后才准备做的事儿。”刘宝志说,2016年,土地拿到了。这一年八8月份,厂房开始破土动工。“那会儿没钱,我们引进外部资金9000万元,加上工业转型资金给的1.2亿,一共2.1亿元,我们又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刘宝志说,他们在一片荒地上建厂房、硬化路面,一直到冬天土建都没有停工,“2016年冬天,厂房里连窗户都没有呢,只有顶棚,工人们生了好几十个炉子,就这样一冬天没停工。到2017年8月,脱碳退火线就能转了,到10月,轧机已经开始试生产了。”
为了赶时间,工地上常常是上百人穿插施工,有建厂房的,有安设备的,还有进行生产调试的,2018年5月,三期工程全线竣工。“2018年7月,我们两个厂的单月产能突破5000吨,最高一个月上了6000吨,2018年实现总产能5万吨,预计利润1800万元。”刘宝志算了一笔账。
自建厂以来,威丰电磁一直在爬坡,在发展,投入的资金达4.2亿元之多,舍得在研发上投入,给企业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2019年,我们预计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以上。”刘宝志预计。
刘宝志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最大的取向硅钢生产企业是宝武集团,一年的产能是80万到85万吨之间,第二名是首钢,每年的产能是15万吨左右,前两家企业都是国企,第三名就是包头的威丰电磁。“我们现在一年产能达5万吨,希望将来能做到年产能8万吨到10万吨,我们的产能在全国排第三,在国内民营企业里则排第一。”
取向硅钢材料有多重要呢?刘宝志简单告诉记者:“如果把全国所有制作变压器的硅钢材料提升一个排号,一年所节约的电,保守点说,至少能节约一个长江三峡的发电量。举例说,假设取向硅钢从120排号提升到110排号,会更节能,体积也更小,取向硅钢片的性能越好,生产出来的变压器的噪音也越小。”
刘宝志说,2019年他们有三个研发目标。“2019年,我们要在HiB钢方面有一个突破,我们要跟上游厂家合作,最终生产出合格的 HiB钢产品。我们研究的第二个项目是稀土在取向硅钢中的应用;第三个科研项目则是磁场退火对取向硅钢性能的影响。2018年底,我们在取向极薄带开发中取得了突破,取向极薄带才0.08毫米厚,这个产品的附加值是很高的,未来可以应用于军工、雷达、医疗、高铁,包括环保设施上。取向极薄带一吨价格在10万元左右,2019年就能实现量产。”作为企业负责研发的副总,刘宝志信心百倍。????
(关键字:威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