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6年的调查,3.53亿元的天价罚单,2013年新年伊始,当国家发改委对三星、LG、友达、奇美、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6大面板企业,开出中国针对垄断行为处罚金额最高的罚单时,赢得了外界的一片赞誉之声,毕竟这标志着继美国、欧盟之后,中国正式加入了液晶面板反垄断行列。
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对境外企业开出价格垄断罚单。然而,国内彩电企业表示,对于这次查处不能盲目乐观,买的没有卖的精,只要国内彩电企业还依赖进口面板,就依然在面板采购中没有话语权。
家电市场研究公司中怡康品牌总监左延鹊认为,由于技术落后,中国彩电企业短期内还主要依赖境外企业提供面板,希望中国本土的京东方等面板企业尽快技术创新,努力夺回市场主动,从而摆脱中国彩电整体企业对外资面板企业依赖度高的不利局面。
进步和差距都很明显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面板产业从2003年进入开始已经经历了10年时间。
在2003年前后经历了CRT(阴极射线管)被平板显示替代的市场空缺后,以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作为标志性事件,我国面板开始进入这个产业,同时把这个技术转移到国内开始建设5代生产线,同期在昆山、龙腾、上海广电3条5代线开工建设,这段时间到2005年完成了5代线建设。2005年到2009年是国内对这个产业消化吸收积蓄能力的过程,这段时间没有新增太多生产线,但是这个期间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真正大发展是在2009年以后,我国企业开始在生产线数量上加大了投资,这个期间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2009年,开始建设国内第一条6代生产线,年底投产建设8.5代线,隔一年这些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2010年工程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6代、8代线相继完成建设,2011年基本进入生产。
在2012年底的中国平板显示产业论坛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曾表示,当前,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在生产规模、技术、配套产业链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带有突破性、引导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仍然还很不足。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彭红兵也表示,我国面板产业本土化率到目前为止已经接近30%。“这个指标,从量上来看比较满意,毕竟我国起步比较晚,但从质量上来说,还是有欠缺的地方。主要是在成本构成里面占比重比较大的关键材料,对外依赖非常高。现在很多核心的、基础性的技术还在国外。”
事实上,相比三星等国际巨头,我国的面板企业还显得比较弱小,在技术、产品上受制于人,因此我国彩电业一直有“缺芯少屏”之说,意思是说尽管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制造和消费国,但在彩电业的上游最为核心的芯片和面板上,我国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我国一直都在伴随着苦苦追赶者的角色。
“应该说,这些年我国面板产业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但与国外的差距也依然十分明显。”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告诉记者,国产面板目前在良品率、显示清晰度、画质以及3D显示效果、超高清程度以及面板可视角等多个质量核心指标上,与国外高品质产品,仍然存在差距,这样的差距是整个技术、品质上的全方位差距。
统计数据显示,韩国面板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0%,我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的占有率达到30%,日本企业接近10%。中国大陆以及与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一起,形成了“三国四地”的产业竞争格局。要知道在全球产量占比,2005年我国在5代线建成之初所占比例还不到1%,2011年到了6%,预计我国所有生产线建成以后有可能会突破20%。
“质量战”盼更多支持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认为,今后面板行业的竞争将从价格战转向质量战、专利战,国内面板企业要深练“内功”,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生产品质,增强综合竞争力。
据了解,我国面板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从产业布局上完成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4个比较大的产业聚集区。目前4、5代线以下的生产线有8条,5到8代线建成投产有8条,正在建设和拟建的也是8条,共有24条,诞生了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等一批较有实力的企业。
“液晶面板的代线越高,说明其生产出的液晶面板越有经济性、合理性尺寸。”梁振鹏表示,尽管我国在面板的生产线上已经能够与国际基本同步,但在整个产业规模和数量上,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需要国家出台更多的政策,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技术质量,最终提升品质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这方面韩国的面板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为大力发展本国的面板产业,韩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予以扶持,使得韩国的三星、LG最终能够在面板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后来居上,压倒了一直处于技术领先的日本企业。很显然,本土面板产业需要总体战略和资金等一系列长期稳定的支持,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论证和统筹规划,制定发展战略。
(关键字:彩电业 进口面板 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