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近一年的节能补贴惠民政策将于本月底结束,这一刺激政策对中国彩电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节能补贴时代彩电企业该如何发展?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家电产业问题专家罗清启先生。
《经济参考报》:节能补贴惠民政策是国家推出的一项重要内需拉动政策,涵盖了电视、空调、冰箱等产品品类,其中彩电业可以说是获益最大的产业。具体而言,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彩电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罗清启:节能补贴政策的实施改变了整个家电业的两个结构,一是市场结构,二是技术结构,重塑了产业发展的“小气候”,实现了内需市场基本盘与产业供应能力间的对接。
对彩电业来讲,这种改善作用尤为显著。节能补贴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原有的整体低迷的市场结构:在欧美债务危机导致外需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虽然中国彩电业面临着国内房地产低迷等诸多不利因素,但整个产业仍然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内需市场的相对稳定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了活力。从产品结构上看,目前市场上的在售平板电视产品有90%以上为节能产品,节能补贴政策为企业进行节能技术创新注入了动力。
《经济参考报》:如果节能补贴政策如期结束将对整个彩电产业带来什么影响?
罗清启:随着国内高世代面板生产线量产以及对OLED等新型显示方式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当前中国彩电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已经转变为相对庞大的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不对接上,一旦节能补贴政策结束,政策红利的终结或将继续放大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影响。
一旦节能补贴政策结束,彩电产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或许就是突然间会出现巨量的库存产品。当前彩电业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卖库存模式,也就是企业先生产出产品然后等到市场旺季再集中销售。在这一模式下,即便在节能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截至2012年整个彩电行业的库存规模达到200多亿元。由此可见,节能补贴政策退出后,整个彩电产业原有的庞大市场供应很可能面临着需求相对萎缩的状况,这或将进一步放大彩电企业面临的库存危机。
《经济参考报》:当前全球彩电市场上产品概念频出,从互联网电视到智能电视,从最初的3D电视到目前全球企业都在发力的4K电视,整个彩电行业似乎正在掀起一股新品比拼热潮,对此您怎么看?
罗清启:事实上,无论市场上的产品概念如何变化,彩电产业发展的终极命题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创新用户体验,而这又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本身功能及硬件更新,另一个则是产品播放内容的整合。从产品硬件上讲,从CRT到平板显示方式,再到当前市场上出现的OLED电视,彩电业都是沿着显示方式变革的维度进行创新,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产品附加功能(如3D)、产品画质等方面的优化。在内容层面,智能电视的发展恰恰是节目内容快速整合的产物,电视终端智能化后可以连接到内容云,这正是创新用户使用体验的重要组成。
《经济参考报》: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相对低迷期,而国外市场需求短时间内也很难复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彩电企业该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
罗清启:当前全球产业已经进入智能时代,此时全球彩电产业已经进入新的产业竞争阶段,以往单纯以硬件为基础的竞争格局已经被彻底颠覆,围绕用户需求进行颠覆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逻辑。也就是说,在智能时代,彩电企业竞争的不再是单纯的比拼产品价格或者是产品的单一功能,而是一种基于用户生活状态的使用体验,这必然要求企业的创新焦点发生转移,从埋头于实验室进行技术研发转向研究用户生活,以更好地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对中国彩电企业而言,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走出当前的产品概念比拼竞争的低端竞争,转而通过创新用户需求提供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构建起能够持续创新出符合需求产品的发展生态。具体来说,彩电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焦点还是聚焦到硬件与软件两个维度,在硬件层面,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包括面板、芯片等产业关键资源的本土化生产研发能力,而在软件上则是不断提升节目内、软件应用以及操作系统等软技术实力。
(关键字:节能补贴 惠民政策 中国彩电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