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白云深水区,三座平台矗立海中央,火炬臂上燃起的烈焰映红了半个天空。源源不断的天然气通过两条海底管道,进入珠海高栏、横琴终端,汇进陆地管网,输往粤港澳大湾区的燃气电厂、工业企业和千家万户。
这里是我国海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区——白云深水气田群。今年,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落实天然气产能,保障设备设施高效运行,持续保持大气量生产。1~7月已完成全年产量目标的58.5%,同比增加37%,满足粤港澳地区的清洁能源之需。
一看产能够不够
年初,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总经理靳权接到年度生产计划时,深感责任之重:白云气田全年产量将首次超过南海东部油气总产量的40%。为美丽中国添彩,海气要承担更大的使命。
天然气增产能否实现,要先看产能够不够。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从地质油藏保障入手,为大气量保供落实优质资源。
生产人员合理配产,优化开采策略,力争最优开采模式,并采取调峰采气、控水防砂等措施,精心养护每一口气井。
时隔两年后,今年白云气田又启动了新的开发井建设。第一口开发井在4月底投产后,日产量保持在60万~75万立方米。目前,另外3口开发井正实施中,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将优化投产顺序,稳步释放新产能。
今年4月,井下节流降温新工艺在番禺34-1平台A02井测试成功,突破了制约白云气田产能的一大瓶颈。
多个气田长期受地层高温的影响,气井的井筒和套管内部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引起采油树周围附属管线热应力变形,直接导致井口采油树不断“长高”。以往,只能通过限产消除隐患。
研究人员调查国内外的资料,自己动手寻找突破口,在井下安装节流工具,达到了降温效果。预计该工艺今年可应用到2~3口气井,年产能提高1亿~1.5亿立方米。
二看设施行不行
大气量生产对人和设备都是新的考验。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员工操作技能,组织各设施学习全海域意外关停案例,对照检查,预先防范,完善标准化操作程序,将装置意外关停次数减少到2次。截至目前,番禺30-1气田生产时率达99.79%,荔湾3-1、番禺34/35气田时率达99.96%,均远高于计划。
横琴终端等设施投产已十多年,部分设备及工艺系统出现老化问题。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邀请气田原设计单位,对照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新标准、新规范,将生产运行参数同原设计参数进行比对,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分析及诊断,寻找影响生产安全的工艺设计缺陷,排查设施设备隐患。
在评估现有问题对生产系统影响的基础上,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根据气田最新组分与原设计组分的差异化分析,对控制参数进行实时修正,优化设备设施改造方案,一举解决长期存在的生产瓶颈和设备本质安全问题。
三看下游怎么样
天然气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季节、天气、经济活跃度和用户设备运行情况都会影响市场需求。释放气田产能,还需上下游产业链间紧密协调配合。
面对瞬息万变的下游用气需求,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跳出上游油气生产方的传统思维,新设商务代表岗,协调上下游供用气安排。各方每天敲定第二天的气量,将供用气计划细化到每一天、每一小时。
去年冬季以来,我国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北方多地出现“气荒”。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迎战天然气保供高峰,珠海高栏终端自今年1月3日至春节维持每天1500多万立方米的外输气量,南海天然气首次反输西气东输二线管道。
“广东管网广州—肇庆干线管道开展清管和内检测作业,暂停代输西气东输二线供应的天然气,由中国海油天然气置换中国石油气量。”6月中旬,从广东省能源局传来的消息让白云天然气作业公司紧急动员起来。海气作为保供主力,需临时满足广东省用气需求。
保供期持续到8月18日,白云气田各设施长时间维持高负荷状态,每日外输天然气增加200万~300万立方米,日输气量最高达1860万立方米,创下了南海东部单日最大天然气外输量纪录。
(关键字:中国海油 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