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作为全国最大的氯碱产业基地,一直以来饱受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困扰,氯碱企业整体运行负荷较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持续亏损状况得不到改善。为此,山东省氯碱行业协会会长江政辉表示:“企业如何通过调整自身产品结构,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实现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有效增长,从而推动全行业的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我们氯碱企业的工作重点。”
面对困境,山东新龙集团提出了“改造、调整、转移”的发展思路。该集团总经理杨秀峰说,企业最困难的时候,PVC生产线全线停产。以前,企业的20万吨/年氯碱全部是隔膜法电解槽,能耗高,市场竞争能力差,面临淘汰的命运。为此,该集团投资3.2亿元进行离子膜烧碱改造项目,采用英国INEOS公司离子膜电解槽,大大降低了产品能耗,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烧碱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他们还利用现有PVC技术及专利,在干法乙炔技术及设备、新型树脂研发、PVC聚合母液水处理及低汞触媒方面加大投资和研发力度,完成从单一的氯碱生产企业向PVC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我们自主研发的环保干法乙炔新工艺属于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并在全行业推广该技术。我们共向全国PVC企业推广干法乙炔装置120余套,实现产值4亿元,创造利润近亿元。” 杨秀峰自豪地说。
不仅如此,该集团电石法PVC使用低汞触媒生产配套控氧干馏法回收废触媒中氯化汞及活性炭的一体化技术,解决了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废低汞触媒的环保回收与再生的难题,已入选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推广技术目录。
杨秀峰表示,国家规定,2013年底低汞触媒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2015年底全部淘汰高汞触媒,这对新龙集团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集团力争2013年实现低汞触媒年产量3000吨和利润3000万元的目标。
江政辉说,依靠科学进步来破解产能过剩问题,是山东省氯碱企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全国来看,氯碱产能扩张还在继续,仅山东省2013年底氯碱总产能将达1085万吨,增加120万吨。企业不应当在扩大氯碱规模上做文章,而应当在扩展下游优势产业方面求发展。
德州实华集团公司把氯碱的主攻方向定在了下游新工艺研发上。“我们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更加科学节能的新工艺,即三氯乙烷催化重整生产偏二氯乙烯联产氯乙烯项目、四氯乙烷催化重整生产三氯乙烯及联产氯乙烯项目、五氯乙烷催化重整生产四氯乙烯及联产氯乙烯项目。我们用新工艺生产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综合估算比传统工艺吨产品成本约降低1000元。目前,两个项目小试已经取得成功,并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该集团副总经理张明说。
不仅如此,德州实华二期项目计划着重发展原料多元化、高附加值的耗氯及氟化工精细产品、特色产品,以延长产业链,早日建成年销售额达百亿元的一流盐化工基地。目前,实华已经同天津大学、中科易工等科研院所达成协议,合作开发下游新产品,增强产品循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实华今后更加坚定的选择。
山东金岭公司也把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举措。“我们利用先进技术,先后上马氯丙烯、甲烷氯化物、环氧丙烷,吃掉全部氯气,苯胺吃掉全部氢气,再上马有机硅,吃掉盐酸。企业通过上马下游项目,开发新产品,原来作为基础化工原料的氯气变成了用于药剂、制冷剂、清洗剂、溶剂等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此外,我们建成投产了1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项目,把甲烷氯化物生产的一氯甲烷和盐酸用于生产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的有机硅,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公司董事长赵曰岭说。
“虽然氯碱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一些成绩,但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工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不足的矛盾、提高效益与成本上升等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在《山东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中对氯碱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更详细部署,希望通过政企共同努力,使得整个行业能轻装前进、快速发展。” 江政辉满怀信心地说。
(关键字:氯碱 氯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