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聚酯纤维(涤纶)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聚酯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但聚酯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和石油的大量消耗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日益严峻,再生涤纶行业的发展对我国消费结构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日前在京举办的ChinaReplas2017(秋季)第十八届中国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展览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表示,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再生涤纶行业非常有生机和发展潜力。
行业发展愈加规范
贺燕丽表示,我国再生涤纶行业产能、产量快速增长,再生涤纶产能从2010年的620万吨发展到目前的980万吨,再生涤纶产量从390万吨提高到去年的560万吨,增长40%~50%。行业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一系列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混合法的回收再利用关键工艺技术和装备取得了重大突破,“十二五”以来全行业共取得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超过300项。产品开发取得了明显进展,再生涤纶行业原料开发了不少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功能性、差异化的新产品,特别是开发了原液着色的再生化学纤维,在满足有色需求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行业倡导绿色制造,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6年再生聚酯原料中毛瓶片处理的单位能耗比2010年下降了14.5%;得益于技术进步的集成效应、规模化生产和中水回用率的大幅提升,再生涤纶行业耗水量也明显下降。此外,“十二五”以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及行业协会发布了再生涤纶行业标准和再生涤纶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以及相关标准十多项,行业清洁生产体系更加完善。
然而,再生涤纶行业也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颈。贺燕丽分析,首先是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扰乱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和整体形象,其次是基础原料对外依存度高。2016年,我国再生涤纶实际产量为560万吨,其中国内回收的聚酯瓶即饮料瓶等接近320万吨;进口聚酯瓶253万吨,包括瓶片和整瓶,基础原料对外依存度高达40%。
转型升级走国际化之路
再生涤纶行业依赖进口基础原料的局面将会改变。今年,禁止“洋垃圾”入境时间表出台,截至2017年底,包括生活源废塑料、钒渣、未分类的废纸和废纺织品等4类24种固体废料的进口将被禁止。在谈及如何应对再生涤纶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行业的发展前景时,贺燕丽指出,此次全面禁止“洋垃圾”从总体上看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循环再利用行业的产业升级。对再生涤纶行业来讲,此次政策的变化也将对行业的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的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再生涤纶行业的发展首先要积极解决原料缺口问题。贺燕丽表示,要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加快回收、分拣、流通、销售等政策标准制定工作和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再生涤纶行业国内废旧PET回收网络和布局,加大回收量,提高回收利用率;要加大对没有使用价值的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提高废旧纺织品高值化涤纶产品的技术水平,加大校服、警服、军服等淘汰后使用价值低的服装的定向回收利用力度,丰富再生PET原料;对禁止进口的目录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次,再生涤纶行业要想做大做强,贺燕丽认为,要支持企业“走出去”,向国际化方向迈进。“行业要发展壮大,更高水平的开放是必由之路。只有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才能更好地为行业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关键字:涤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