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4月份有所回落,但5月的外贸却并未延续这一趋势,相反,5月进出口双双好于预期,呈两位数增长。
海关总署6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35万亿元,增长18.3%。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15.5%;进口1.03万亿元,增长22.1%;贸易顺差2816亿元,收窄3.4%。
随着国内经济的回暖以及由此而来的需求复苏,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加上同比基数较低,5月进口再度出现20%以上的高速恢复性增长。
进入二季度,在多项宏观数据放缓的背景下,5月出口增速的超预期回升,亦是近期经济数据中难得的一个亮点,中国与欧盟、美国、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均保持着不错的出口增长,今年中国的出口有望明显好于过去两年。
然而,隐忧仍然存在——随着价格的回落与国内经济的整体放缓,进口的高速增长可能不具备可持续性;而出口也面临着外部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中国外贸希望与挑战并存。
进口量价齐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5月份中国外贸延续回稳向好的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外部环境的整体好转。“随着外需的复苏,5月份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增长都在好转,总体看,中国的出口跟周边地区差不多,进口则比周边要好一些。”
5月份22.1%的进口增速超出了市场预期。在4月份,由于大宗商品量价同降,当月的进口增速回落了7.8个百分点到18.6%,5月份的进口增速则再次站到20%之上,反弹的主要原因仍然来自大宗商品进口。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从数量看,5月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同比增速较上月上升7.5个点;进口钢材上升3.7个点;进口大豆数量创历史新高,增速上升11.8个点。
价格上,5月CRB指数环比有所上升,同比上涨4.0%、较4月同比扩大了0.6个点。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在430点左右波动,不再趋势性上升,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从主要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来看,铁矿石、原油、大豆、谷物的进口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27.1%、30.3%、7.6%、13.5%。
白明表示,5月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企稳带来的现实需求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对中国等经济体未来增长的预期增强,部分大宗商品通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将未来的需求增长反映在现在的价格上;同时OPEC减产从供应上的控制也抬升了原油的价格。
中国二度成为头号原油进口大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5月原油进口量3720万吨,录得历史第二高位,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前五月中国进口原油1.76亿吨,增加13.1%,进口均价上涨了54.6%。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回暖,企业进口意愿增强,5月剔除价格因素之外的大量初级产品进口量增长较好,当前进口量增长很快可能是一季度经济回暖时形成的进口订单,但进入二季度之后经济又有所放缓,不排除未来进口会受到影响。
白明表示,今年一季度6.9%的GDP增长为进口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大宗商品数量上保持着个位数的增速,然而价格上动辄出现百分之几十的波动,造成了进口数据的大幅波动。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动力正在转换,需要注意今后经济增长对进口释放出来的机会是一个逐步的慢热过程。
“可能前期是快热的,因为此前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在高位运行,而如今房地产已有降温迹象,能不能靠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去弥补房地产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两者很难保持着切换的同步,而一些新兴产业对进口的拉动可能不像房地产那样见效迅速。”
因此,白明认为,如今的进口仍处于一个恢复性增长阶段,不能指望进口长期像5月份这样保持高位。
刘学智则指出,大宗商品价格难以继续持续大幅上涨,部分农产品价格指数已经回落,金属类、工业原料类价格指数都有可能震荡中或有下降。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涨幅已经收窄,未来价格对进口的抬升作用逐渐减弱。
二季度以来经济上行势头出现减弱,近期PMI回落,PPI涨幅收窄,工业和制造业生产增速可能放缓,内需也可能相应放缓。因此,他预计未来进口增速可能会有所下降。
出口筑底向好
进入二季度后随着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而5月出口超预期的增速回升,是近期经济数据中难得的一个亮点。
刘学智表示,这一方面是同比低基数的原因:去年5月出口增速为-6.9%的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外需改善的原因,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口趋势向好,出口增速逐渐上升。
随着外需的回暖,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
前5个月,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总值1.6万亿元,增长16.1%。其中,我对欧盟出口9637.1亿元,增长14.6%;自欧盟进口6319亿元,增长18.4%。
白明表示,中国和欧盟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很高,国内中欧班列的推进也更加密切了中欧贸易关系,此外,随着“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对接,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将更为密切。
作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与中国1-5月贸易增长了21.1%,其中,我对美国出口1.08万亿元,增长18.3%;自美国进口4350.1亿元,增长28.5%。
白明同时指出, “外部环境的改善,我们受益的程度不如东南亚国家。解决之道是,加快贸易转型升级,释放更多的内生动力:比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打造自贸园区,加快开放型新经济体制试点,通过机器换人、优化产品结构等手段夯实外贸发展的基础。”
根据商务部刚刚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7年春季)》,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中国是周边新兴经济体的2-6倍,这使得大量出口订单和产业正在向外转移。因此2016年全年和2017年前2个月,中国出口增速落后于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
东盟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前5个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23.2%;其中,对东盟出口增长17.9%;进口增长30.6%。
白明表示,当前中国一些产业搬到了东盟,双方形成了上下游的产业链,所以欧美对东盟的订单也有利于中国的外贸增长,而已经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会释放出更多的机会。
商务部数据显示,随着自贸区的推进,中国对东盟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7.3%上升到了2016年的12.2%。
刘学智表示,今年出口状况有望好于过去两年。近期新兴市场经济体整体向好,发达经济体运行平稳,欧洲黑天鹅风险减弱,有助于出口增长。5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上升0.4至41.1点,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出口经理人指数分别上升至48.8、50.9、45.2点,出口前景较好。
然而出口仍存隐忧,由于特朗普推行贸易新政,以双边贸易谈判取代多边贸易协定,中美贸易谈判存在不确定性。近期BDI指数从4月份超过1200点下降至6月上旬的820点,表明国际市场需求可能有所走弱。因此,不排除下半年内出口增速出现波动的可能,部分月份仍有负增长可能。
在白明看来,经历多月的连续增长,总体上来看,外贸企稳已经坐实,也出现了不少向好的迹象,需要注意中国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变化。
白明表示,外贸的不确定因素依旧很多: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切换的节奏,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都使中国外贸面临更多的挑战。
(关键字:原油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