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三农”政策利好推动,我国化肥行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但过程中也有一些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造成了后来的产品同质化和产能过剩问题。资料显示,2000~2015年,我国化肥产量年均增长6%,而同期化肥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3.9%,需求增速远低于化肥产能和产量增速。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磷肥总产能2470万吨(折纯),当年表观消费量1206万吨(折纯),表观产能利用率仅49.7%。而与此同时,磷肥出口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磷复肥出口量仅469.9万吨,同比下降18.7%。摩洛哥、俄罗斯、沙特等国家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仍在扩张产能,预计今后5年间,非洲地区磷复肥产能将增长近30%;沙特磷复肥产能将增长近100%。
氮肥领域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尿素上。2016年中国尿素年产能8200万吨,而国内尿素的工农业需求仅为5700万吨,过剩2500万吨。我国尿素生产的原料以煤炭为主,而国际上多数以廉价的天然气为原料,加上美国页岩气革命极大地增厚天然气资源,我国尿素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劣势愈加明显,通过出口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口尿素887.1万吨,同比下降35.5%;今年1~7月,全国尿素出口量仅为308万吨,同比下滑46.7%。
钾肥方面,目前我国钾肥年产能近1300万吨,钾肥自给率超过60%,表面看似乎产能不足。但事实上,全球钾肥产能利用率仅60%~70%,供过于求,钾肥价格处于近10年历史低位。受此影响,国内钾肥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经营状况堪忧,2016年全行业亏损面超过1/3。此外,我国境外钾肥项目达30多个,总年产能1000多万吨。受市场低迷、资金短缺等影响,实际年产能不足200万吨,海外钾肥项目出现大面积“撂荒”,钾肥产业走出去进程严重受阻。
综合来看,当前国内肥料行业的产能过剩,突出表现为基础化肥品种严重过剩、增值高效的新型肥料严重不足。肥料过量使用、利用率偏低,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其中氮肥利用率仅为35%左右,磷肥利用率更低。这种粗放式、同质化发展带来的结构性矛盾,使化肥产业陷入效益下滑、大面积亏损的险境,也使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更趋紧张,制约了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调研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肥料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来分析,国内粮价低、肥料需求不振的问题短期难以逆转。一方面,肥料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带来的需求天花板效应正在显现,2016年首次出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肥料消费量负增长,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和强化。另一方面,美国和中东地区资源优势进一步显现,其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国内肥料不仅出口更加艰难,后期甚至可能面临国外产品大局入侵的风险。由这两点决定: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问题,不可能自行消解,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主动地化解传统化肥的产能过剩矛盾,争取供给侧改革的最大胜利。
业内人士反映,化解化肥产能过剩矛盾,从理论上来说有三条路径: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持续升级一批产能,走出去一批先进产能。近年来,业内骨干企业也基本是沿着这三个方向,扎实推进产能结构调整。
路径之一淘汰落后
调研组走访发现,目前有竞争力的肥料企业都在尽早、主动地淘汰自身落后技术和生产装置,一些持续亏损的装置也被及时关停。
从小氮肥起家的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形成年产150万吨总氨、150万吨尿素、60万吨甲醇的庞大产能,成为由小氮肥向大氮肥发展的旗帜和标杆企业。面对肥料供给侧改革大潮,昊源化工确立了优肥扩化的双措并举战略,实现主业强盛、多元发展。这其中,兴建阜阳煤基产业园和老厂区搬迁,是昊源化工加快供给侧改革的引擎。公司将其作为一次重新定位、重新发牌的机遇,新生产线和厂区全部采用最先进技术,搬迁过去后,比别的企业要先进10~20年。
集煤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工业服务业等五大业务板块于一体的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每一类产品规模在行业内都不是很大,但品质、技术、成本等富有特色,实现了每一类产品都盈利的卓越成绩,而且销售毛利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湖北三宁不断审视比较优势,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近年来共关停4个产能过剩项目。其中,2016年底,湖北三宁子公司宜昌田田化工公司正式关停。田田化工年均利税达到2800万元,是一家生产经营良好的企业,但与居民点距离较近。田田化工主动关停,是三宁公司主动顺应国家长江大保护和湖北省、宜昌市推进生态环保建设的决策部署做出的决定。田田化工关停后计划搬迁进入姚家港化工园升级改造,实施产业结构、区域布局调整,转型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此外,湖北三宁还淘汰了碳铵、普钙等产品和年产能为12万吨的合成氨、30万吨的硫铁矿制酸等落后低效装置,与此同时,上马了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和60万吨硝硫基复合肥项目,促进了化肥向化工、传统肥料向高端复合肥的双向转型。
山东鲁西化工集团的化肥板块一度占整个集团比重的90%。产能规模大也让企业面临着库存大、产品成本与销售价格难以匹配、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品品种不齐全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鲁西集团在2010年12月实现了第三化肥厂全面转型;2016年4月,一厂、四厂实现全面停产;2016年9月,第二化肥厂全面停产。目前,化肥在鲁西集团所占比重已降至不足20%,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快速崛起。
河北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闭了沃原分公司年产55万吨尿素装置。该装置2016年度总资产达7.94亿元,营业收入2.59亿元,净利润为亏损1.87亿元。尿素市场持续低迷,相对于国内煤头尿素装置,该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装置成本较高,竞争力低下,沧州大化决定对低效产能予以全面停产淘汰。
此外,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原料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降低综合能耗,建设烟煤水煤浆气化装置,同时淘汰无烟煤为原料的固定床气化炉。
路径之二产能升级
灵谷化工有限公司是氮肥行业一个产能升级的突出典型。该公司50多年来牢牢定位在合成氨与尿素这个“狭窄”的领域,着力做精做细做深。在技术创新方面快人一步、高人一筹,领先行业10年左右时间研发应用先进的大型煤气化技术,把技术改造做到极致,尤其是节能减排和循环化改造。抓好环保设施,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在当前快速升级的环保风暴中赢得了主动。多年以前灵谷化工就淘汰了固定床制合成氨的小氮肥装置,当前使用的主力粉煤加压连续气化、大型空分、低温甲醇洗、低压氨合成、动力透平驱动等先进工艺技术,都具有行业领先水平,企业在生产规模、原料线路、动力结构、气化效率、环境保护、成本效益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转型升级。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则有一个管理理念:制造业价值创造的每一个链条必须力求做到行业最优,企业不允许存在专业管理的短板。
(关键字:肥料过剩 化肥 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