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5年3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2025年3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7.1点,与2月份基本持平。谷物和食糖价格指数下降抵消了肉类及植物油价格指数上涨,而乳制品价格指数保持稳定。总体而言,本月食品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高出6.9%,但仍比2022年3月的历史峰值低20.7%。
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3月平均为109.7点,环比下跌2.6%,同比下跌1.1%。
全球小麦价格3月下跌,主要源于对北半球部分主要出口国作物状况的担忧减弱,但贸易紧张局势升温的不确定性抑制了市场情绪。另一方面,汇率波动、俄罗斯供应压力趋紧以及土耳其取消小麦进口配额等因素限制了小麦价格的跌幅。在连续几个月上涨之后,世界玉米价格本月也出现下跌,原因包括巴西近期降雨使得作物条件改善、阿根廷开始收获、美国对下一季的悲观预测、中国进口需求低于预期以及对各国贸易政策变化的担忧。在其他粗粮中,世界高梁价格下降,而大麦价格略有上涨。
与此同时,3月粮农组织大米价格指数下降1.7%,原因是出口供应充足而进口需求疲软,使出口报价面临下行压力。
粮农组织植物油价格指数3月平均为161.8点,环比上涨3.7%,同比涨幅则达到23.9%。
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价格本月上涨,推动指数持续上行。其中,国际棕榈油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上涨,主要原因是东南亚主要生产国供应持续紧张,产量处于季节性低点。与此同时,尽管生物燃料部门(特别是美国)的需求低迷,但由于大豆油相对于其他油类具有价格竞争力,全球总体进口需求强劲,因此世界大豆油报价有所上升。国际菜籽油和葵花籽油价格也较2月份有所上涨,反映出主要出口国供应缩减,而全球进口需求则较为强劲。
预测显示2024/25年度全球谷物贸易量将收缩至2019/20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2024年全球谷物产量的最新数字较3月上调710万吨,至28.49亿吨,但同比仍下降0.3%。本月产量数字上调主要由于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超预期。全球大麦产量也有所上调,但调幅不及小麦,主要反映出澳大利亚的丰收。预计2024/2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5.433亿吨(以碾米计),与3月预期数字相差不大,较上一年大约增长1.6%,主要源于种植面积扩大。其中,印度对本季预期增长的贡献最为显著,柬埔寨、中国和坦桑尼亚等国的好收成亦发挥了积极作用,足以抵消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等国因天气原因造成的减产。
2024/25年度世界谷物消费量的最新预报数为28.68亿吨,环比上调130万吨,比2023/24年度增长0.9%。本月的修正源于全球粗粮消费量预测上调了270万吨,因为所有主要粗粮(玉米、大麦和高梁)的预期消费量均高于先前预测。这一调整将粗粮消费量预报数推至15.34亿吨,比上一季增长1.1%。相反,全球小麦消费量最新预报数为7.954亿吨,环比下调140万吨(主要来自印度),预计将略低于上一季的水平。2024/25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量预测仍保持在5.390亿吨,较2023/24年度将增长2.1%,创下新高。人均食用消费量预计将增长至每年53.3千克,是驱动同比涨幅的主因。然而,在大米消费量中占比仍十分有限的非食用工业消费量预计同比也将显著增长17%,主要原因是印度用于乙醇生产的大米消费量增加。
粮农组织将2025年季末全球谷物库存量的最新预报数较上月上调400万吨,至8.733亿吨,但较期初水平仍下降1.5%。2024/25年度全球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从2023/24年度的30.9%小幅下降至30.1%,但仍表明全球供应形势较为宽松。谷物库存量预测下调主要系全球粗粮库存量预计将减少6.0%。本月全球粗粮库存量预测再度下调330万吨,至3.476亿吨,主要反映出中国玉米库存受进口下降导致的调减。相比之下,本月全球小麦库存量预测上调710万吨,较期初水平增加0.8%,达到3.2亿吨,环比的向上修正大部分源于印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库存调整。2024/25销售年度季末全球大米库存量预计将同比增长3.2%达到2.059亿吨的创纪录高位,反映出进口国对重建库存的预期以及出口国的再度积累。
2024/25年度全球谷物贸易量的最新预报数为4.789亿吨,较上月进一步下调530万吨,比上一年度水平下降6.7%,为2019/20年度以来最低水平。本月全球粗粮贸易量预测下调了370万吨,玉米和高梁贸易量均下调,原因是中国预期购买量减少。在出口国中,巴西的玉米出口预测与迄今为止的出口速度保持一致,本月有所下调;美国的高梁出口则由于流向主要目的地中国的预期出口下降同样有所下调。受此影响,全球粗粮贸易量最新预报数降至2.242亿吨,较2023/24年度锐减8.2%。另一方面,中国预期购买量缩减也导致全球小麦贸易量预测下调170万吨。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小麦出口减少则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前景走低。目前2024/25年度全球小麦贸易量预测为1.95亿吨,预计将比上一季减少7.2%。预计2025年(1月-12月)国际大米贸易量将增长1.0%,达到6000万吨的高位。在需求方面,印尼、菲律宾和越南预计今年将缩减购买量,但全球来看将被其他国家的采购增量所抵消,尤其是孟加拉国、马达加斯加和尼泊尔。
2025前景展望
粮农组织对2025年全球小麦产量的最新预报数为7.95亿吨,与3月的首次预测基本持平,预计与2024年的产量数字相当。北半球主要生产国的冬小麦作物状况与上月总体相近。
在欧盟,官方数据预测小麦产量将达到1.355亿吨,同比增长12%,原因是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都从2024年天气导致的低点回升。然而,东部地区持续的降雨不足对单产前景构成了一定的下行风险。
在俄罗斯,土壤湿度低及种植面积减少预计将导致2025年的产量下降。
在乌克兰,由于战争的持续影响,预计2025年小麦产量将低于五年平均水平,干燥的天气条件还可能导致小麦产量同比小幅下降。
在美国,预计2025年小麦总产量将下降,原因是受干旱影响的冬小麦作物面积比上年更大,导致单产前景下滑。
在加拿大,主要种植期将于5月启动,初步预测显示小麦种植面积受价格驱动将有所扩大。然而,单产水平的下降可能导致总产量仍与上年持平,但仍然高于五年平均水平。
在印度,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推动小麦种植面积创下新高,再加上政府对农业投入品补贴的激励效应,预计2025年小麦产量将增加,达到1.154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在近东,广泛降雨不足影响了伊朗和土耳其的产量预期,增加了2025年小麦收成下降的概率;但灌溉预计能够缓解部分影响。
在北非,预计2025年的小麦总产量仍将低于五年平均水平,反映出季初降雨不足的影响,特别是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而在埃及,政府的增长政策预计也将推动小麦产量(主要是灌溉小麦)同比增加。
在赤道以南的主要小麦生产国,阿根廷的前景总体向好,因为出口关税降低,且有利可图的价格预计也将推高种植面积,带来产量增长,不过预计单产水平将小幅下滑。
在澳大利亚,初步预测显示小麦产量将略有下降,但预计收成仍将超过3000万吨。
再看2025年粗粮产量前景,北半球的种植将很快开始,而南半球国家的大部分作物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收获。预计2025年巴西玉米产量将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2024年末主季作物播种期前价格上涨带来种植面积的小幅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单产前景看涨。在阿根廷,种植面积急剧缩小及降雨不足导致生产前景暗淡,预计2025年玉米产量将下降。在南非,创纪录价格推动白玉米种植大幅增加,再加上年初以来天气条件良好,支撑了市场对玉米产量将从2024年低点复苏的预期。
(关键字:小麦玉米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