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管道透露的消息表明,国家发改委已将《取消重点合同煤推进电煤并轨》的报告上报国务院。无论坊间如何揣测,该方案最晚应于12月底之前公布,以便在2013年开始施行。
虽然,政策的具体文案无法探知,但方案的主要内容大抵已明:今后将取消煤炭重点合同,实施电煤价格并轨;国家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方案;鼓励煤电双方签订2年以上的中长期供货合同。
对于电煤价格并轨的时机和意义不言而喻。从2012年夏季开始,计划电煤价格开始倒挂市场电煤价格,为电煤价格双轨制的终结创造了难得的市场条件,国家发改委亦适时启动了价格并轨方案的制定工作,为此次最终方案的出台赢得了时机。
长期以来电煤价格双轨制导致供求关系失衡、寻租腐败横生,当中尤以重点合同煤与铁路运力计划挂钩、地方政府对电煤产量下达计划指标、国家发改委屡次对电煤价格进行强制干预等凸显,此种种行止均有悖于市场机制。因而,电煤价格并轨对于完善能源市场机制和能源价格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若理想的认为并轨方案一经实施便能化解多年来“煤电顶牛”、“运力分配暗箱”等诸多矛盾,亦属超然乐观。要知煤炭、电力以及铁路运输这几十年来的行业积怨沉疴难起,一纸公文何能吹散,况且制度藩篱并没有将各自的权属界限分明,也为今后的矛盾再生留下伏笔。
记者认为,国家发改委公布该方案只是第一步,后续配套政策的及时补位和相关政策的修正将决定电煤价格并轨的真正成功。
首先需完善的是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我国煤炭价格随行就市,煤炭行业基本实现市场化,而电价仍处于政府管制当中,以往的“市场煤”、“计划电”是煤电企业矛盾的根源,但电煤价格并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企自身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矛盾,也就是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仍需进一步理顺。
从历史看,煤电联动滞后、不到位的诟病不绝于耳,业界对今后煤电联动机制的执行能否到位并无信心,况且煤炭和电力行业的态度也比较微妙。
中电联的公开表态,电煤价格并轨要以深化电价改革和保障铁路运力为先导,完善煤电联动政策,所有电煤重点合同转为中长期合同,大部分市场煤合同转为中长期合同。在目前政策环境下,中电联强调煤电联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中国煤炭行业协会认为,在煤炭市场供求相对过剩的时候,实现电煤价格并轨,很可能近期的选择就是重点煤价格的市场化。总之,中国煤炭行业协会谨慎谈及煤电价格联动,这也是其一贯态度。
记者认为,煤电价格联动在于平衡电煤价格的不平衡发展,而不是煤价、电价就此轮番上涨。如果明年经济形势看好,煤炭供求市场势必再度趋近,煤价上涨成为必然。电价需要在煤电联动机制下相应调整,否则在没有计划煤供应下,发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必受挤压。所以,需要国家完善煤电联动机制和执行力度。
第二,国家不再分配铁路运力后,铁路运输分配改革刻不容缓。煤炭消费和生产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煤炭运输总体格局和以“三西(山西、陕西和蒙西)”煤炭基地为核心,向东、向南呈扇形分布的运输网络结构,所以铁路运力一直是煤炭交易的症结所在。
执行价格双轨制时期,国家发改委及铁道部对全国运力均有统一调配,且形成了以保电煤专列为核心的运营体系。一旦电煤价格并轨方案执行后,铁路运力放开后,则谁掌握运力,谁能支配运力,都将成为决定后市煤价竞争的核心因素。
在目前铁路体制改革毫无进展的情况下,保证煤炭的铁路运力分配在规制明显、透明操作下结果公正,在某种程度实属奢望。在铁路运力稀缺情况下,封闭运行的铁路部门必然谋求权力寻租空间,从而超越市场边界,也就扭曲了市场准则。
所以,衔接煤电双方的铁路运力分配是否公正透明、是否基于市场原则必将成为电煤价格并轨之后的核心环节。
第三,电价机制的最终市场化是电煤价格并轨成功的关键。无论过渡方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是否行之有效,仍无法取代电价机制的最终市场化改革。只有政府真正退出对电价的管制,让发电企业按照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自主定价,回归电力的商品属性,方可理顺煤电双方的矛盾,双方分歧必然消弭于无形市场之间。
电煤价格并轨方案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整个链条中各环节的市场化改革是政策的唯一走向,反之也决定了并轨方案的成败。
(关键字:电煤价格 后续政策 并轨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