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这些“锂电正极材料”概念初听起来可能云里雾里,但是当你知道它们是锂电池的核心部件,便可想象其对于锂电产业链的重要性。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等行业对于储能和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的需求扩大,我国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产业正加速向高端发展,并逐步形成以中伟集团旗下海纳新材为代表的寡头竞争格局。
加速转型替代高端正极材料前驱体奇货可居
在锂电池产业链目前的产能比较中,由于进入壁垒较高,锂电池正极材料是是整个产业链中最看好的一个环节,其前驱体的供应历来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目前国内正极材料前驱体企业大多陷入低端泥潭,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而下游锂电正极材料企业对产品质量要求越发严格。按照业内专家的说法,呈现出“中低端市场趋向饱和,高端市场则相对稀缺”的特点,这严重影响了国产正极材料企业与日韩企业在品质与价格上的抗衡。
湖南海纳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研发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的高新科技企业,见证了近10年行业快速发展的历程。在向高端转型的行业趋势下,2013年6月,中伟集团入股湖南海纳,2015年,中伟集团控股海纳新材。
中伟集团主导海纳新材之后,针对新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工作,全面激发了海纳新材的经营管理活力。目前,海纳新材已成为国内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前四大生产厂家之一,拥有年处理10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15%以上,其中钴系和三元系的供应优势非常明显。
海纳新材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尤其是大颗粒四氧化三钴,可以说是引领行业风骚,已经全面进入各钴系正极供应商。“大颗粒四氧化三钴,这种产品行业内能做到稳定量产的不多,只有包括海纳在内的两三家。”海纳新材技术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生产的大颗粒四氧化三钴具有稳定的技术、品质和量产能力,其技术水平和工艺控制向来是众多同行效仿的对象,特别能满足锂电正极材料大中型企业的严格要求和高端需求。
据悉,海纳新材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及相关产品,在粒径分布、振实密度、颗粒形貌、杂质含量、加工性能、正极材料电性能等质量指标上居国内领先。多年来权威部门和用户试用情况表明,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完全符合国际先进产品标准,部分性能指标还优于国际先进水平,而成本又明显低于进口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突出的产品性能和价格综合优势,令海纳新材产品不仅在国内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在国际高端市场竞争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如廉价的原材料成本以及一定的技术底蕴,同时,中国巨大的需求空间使得产业升级的动力十足。”综观整个行业,越来越多国际国内正极材料企业在为未来全球动力电池产能转移到中国做市场布局,如三星SDI正在合肥、天津和西安等地选址建设动力电池后端工艺和PACK生产线。同时,中伟集团在湖南、贵州等地布局锂电全产业链园区,也进一步显现出动力电池材料产能向中国转移的明确趋势。
海纳新材致力于成为全球最优秀的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供应商,在中伟集团入主之后,更是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扩大现有产品规模、向前延伸产业链以及加强新产品的产业化研发。
“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对于储能和动力电池性能要求会越来越高,意味着正极材料前驱体企业的基因,在供应链上的核心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海纳新材公司负责人认为,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厂商除了加大在研发创新、工艺改进、品质提升等高端产品的投入上外,对客户的把控也至关重要。
目前,海纳新材建立了“A+为主B+为辅”的客户管理体系,拥有全国排名前六名的大客户以及绝大多数产量稳定的优质客户,包括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北大先行、厦门钨业、中信大锰等国内客户,同时开拓韩国LG、三星、三洋、松下等国际客户。优质且广泛的客户群,表明了海纳新材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产业化基础。据了解,海纳新材2014年销售额是6.5亿左右,预计2015年将增长为10—12亿左右。
“锂电产业链需要共同打造健康可持续的行业生态,只有具备了这种行业的可持续生态,我们才能立足中国、走向全球。”海纳新材公司负责人指出。
海纳新材,也必将在这样的行业生态中,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优秀的正极材料前驱体供应商。
(关键字:湖南海纳 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