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0日,央行连续12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即自6月22日至今,央行未曾向市场投放资金,期间逆回购到期6600亿元全部回笼。上一次类似情况发生于3月末,彼时央行连续14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操作,期间共有4900亿逆回购到期。
央行这两次连续长时间暂停逆回购,均发生在跨季前后,背景是财政存款等其他渠道致使市场上尤其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可以看出央行在资金投放上“相机抉择”的态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市场分析人士,结合国内监管趋势、经济背景和国外货币环境来看,7月中下旬资金面或许重回紧张态势,而整个下半年来看,“维持稳定”是主要基调,流动性可能比上半年稍微宽松,但不会太明显,而近两周这种极度宽松的局面或难以持续。
7月上旬市场资金泛滥
自6月末开始,资金面就变得异常宽松。一位机构交易员称:“银行和非银机构都积极融出,流动性高度宽裕,市场资金泛滥。”
价格上看,由于各期限资金供给充足,各品种资金利率随之一路下行。据数据显示,1天期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从6月末的2.92%下行至2.55%,7天期品种自6月末的3.76%附近下行至2.93%。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各品种亦悉数下行。同业存单利率也是连续三周下行,自6月初高点起下行幅度达到60BP.
资金面宽松之下,市场资产走势也集体回暖。不仅债市利率下行、利差压缩,而且转债、股票和商品等都出现上涨。
相比于6月份市场对跨季资金面状况的预期,三季度以来的这种宽松态势有些“意外”。彼时,不少投资者认为7月资金面可能会出现“错峰”紧张局面。在这种预期之下,6月份开始企稳回暖的债市在6月底再次出现小幅下跌。
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之前市场的此种预期可能主要考虑到央行持续回笼的因素,但没有考虑到银行其他资金来源渠道的影响。
7月份在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资金净回笼的情况下,资金面何以如此宽松?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与近期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汇占款回升有关,也与6月底之前金融机构大量发行同业存单有关。
一位机构交易员对记者分析表示,6月两大投放,一是财政支出2000亿左右,二是月中提前通过公开市场投放资金4000亿,6月下半月回笼了4000亿,但边际上投放量还是增加的;进入7月份虽然连续回笼2000多亿,其实是把财政支出的钱收回去,但边际上并没有减少资金,所以也不紧。
袁吉伟认为,六月银行存单发行量很大,补充了资金。另外,银行考核时点过了,合规要求下降,这符合规律,也就是季末后的那个月上半月资金都比较宽松,下半月会紧张些。
招商证券指出,此次市场资金面表现与预期相悖,意味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综合效果是在考虑了市场流动性状况下的“稳定”资金面,而非在资金面宽松的时候“收紧”流动性。市场原本对货币政策预期有“路径依赖”,认为6月份货币政策偏松,7月份货币政策就会偏紧。
流动性下半年或好于上半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多位市场分析人士预计,7月中下旬流动性将有所收紧。“当下或许是资金面最为宽松的时刻,未来两周流动性大概率要边际变紧。”兴证固收研究员唐跃认为。
有消息称,央行在昨日继续暂停逆回购的同时,还对7天、14天和28天期逆回购操作需求进行询量,预计近期将重启公开市场操作。另外,央行昨日的表述中将此前的“宽松”改为“适中”,“这表明之前放的钱收得差不多了。”上述机构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本周(7月10-16日),央行公开市场将有2800亿逆回购资金到期。
刘东亮对记者表示,从整个下半年来看,预计货币政策变化不大,资金面仍维持不松不紧,央行保持相机抉择,如果下半月流动性显著紧张,央行可能会重启逆回购或续作MLF.
袁吉伟认为,下半年宏观经济将有所放缓,通胀维持较低水平,基本面稳定;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加之全球逐步进入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新周期,国内易紧难松,短期利率中枢会有下移,但幅度有限;强监管政策逐步落地,对于资管行业经营模式将有重要规范。
他还指出,6月时为了避免出现资金面紧张的冲击,央行早在5月末就开始表明要加大货币投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未来央行可能会更加注重加强与市场的信息沟通及预期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虑下半年流动性问题时,机构多将“维稳”因素置于重要地位,因此,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下半年流动性总体上会好于上半年。
(关键字:资金面 逆回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