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废铜产业概况
我国的铜矿资源相比于其他主产国而言储量不多,一直以来铜被视为价值最高的贱金属,而和铁等金属相比,铜的抗腐蚀性很强,因腐蚀而产生的损耗较小,因此废杂铜原料是铜产业的重要原料来源之一。目前全球废杂铜原料占铜全部消费比重约 35%,而废铜的利用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阳极炉熔炼生产电解铜,即再生精铜,全球通过废杂铜生产的再生精 铜占精铜比重的15%;另一类是直接以非精炼铜或铜合金的形式生产出铜材或铜合金。废杂铜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 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料;二、各种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料中的铜;三、使用过程中旧的、报废的仪器、仪表、工具和机器设备中的铜等。而在应用方面,废铜在国内主要被用于加工端,尤其是铜杆生产广泛采用废铜作为原料,占到废铜应用的41%。
2021年上半年随着铜价持续上涨,下游冶金、加工企业的原料成本压力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相对低廉、环保的废铜成为了回收企业关注的焦点。2021年以来,下游企业对铜的需求较为稳定,尤其是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景气度较高,对铜的需求量增大。而随着国际铜价持续上涨,废铜的经济性也得以凸显,由于使用精炼铜的成本过大,加工、冶炼企业倾向于加大废铜用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5月中旬江浙等地的废铜价格突破6.5万元/吨,相比于年初增长32%。
二、废铜回收来源与应用 但是废铜市场由于国家进口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自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我国不断调整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固体废物 进口种类和数量有序减少。其中铜、紫杂铜、黄杂铜等,特征为废铜碎料,均值含铜量 78%的废铜碎料被划为废六类,即限制类进口固体废物名单。由于废铜进口受到了极大限制,加上近年来随着国内冶炼产能的不断扩张,铜精矿进口量和国内精炼铜产量都大幅上升,精铜消费逐步挤压废铜空间。2020年我国精炼铜产量达到1002.5万吨,同比增长2.5%,无论在冶炼端还是加工端,废铜消费的比重都有所下滑。
国内废铜回收产业目前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利用废铜生产铜材及黄铜制品分布在宁波、台州等地,广东地区主要对进口废料进行拆解、分类以及销售废铜原料,分布在佛山、清远;华北地区则利用废铜生产电线电缆产品,分布在天津、东营、青岛等地。回收来的废铜根据其状态可分别流向加工端和冶炼端。其中,不需要精炼处理的可直接用于铜材生产的主要为废电线电缆和黄铜棒两类。废电线电缆品位可达98%,主要为国产废铜;黄铜棒品位约65%,主要为进口黄杂铜。其余废铜作为铜精矿替代品经过精炼后产出阴极铜。
三、废铜市场需求复苏 铜由于金融属性较强的特点,拉动废铜价格年内两次上调。第一次是国内经济复苏带动市场经济复苏,主要体现在工业复工、出口恢复至零增长以及必需品的补偿式消费;第二轮在于基建投资的回暖以及耐用品消费增速提高。得益于全球疫情爆发之后海外订单向国内持续转移,我国家电行业在2020年下半年出口量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其中空调、冰箱的主要原材料铜、铝、塑料的市场需求量大增,2020年我国空调出口量不降反增达到6077万台,而冰箱产量达到9014.7万台,同比2019年大增12%。进入2021年上半年以来,包括3月和4月的电线、电缆加工和使用高峰,5月和6月的铜管、铜板带加工热潮,国内铜价将进一步攀升,废铜价格持续走高。
四、我国废铜进出口情况 在国家对于洋垃圾进口政策持续收紧以后,我国废铜进口量连续三年下滑,2020年我国废铜进口量仅为94.43万吨,同比下降约40%。其中由于RCEP协议的签订,我国对于RCEP签约方的废铜进口大幅增加,马来西亚、日本、泰国、澳大利亚、韩国均为主要废铜来源国,RCEP成员国约占废铜进口总量45%左右。 而由于国内用铜需求大增,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和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在标准修改后,高端进口六类废铜转为可再生铜而不是废铜。新标准分为再生铜原料和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主要包括铜线、铜加工材、铜米、破碎铜和镀白紫铜。再生黄铜原料包括普通黄铜料、镀白黄铜料、黄铜管料和混合黄铜料。新标准将引导国内废铜市场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国产废铜的供给量和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关键字: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