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工作部署,推动梅州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梅州市委政研室、梅州市工商联联合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推出“跨域调研·解困产业”梅州产业发展深调研全媒体报道,根据产业相似、发展可鉴的原则,选择梅州陶瓷产业、铜箔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茶叶产业、矿泉水产业、酒产业等具有代表性、并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产业为样本,与全省、全国有参考价值的地区同类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学习先进找差距,借鉴经验促提升。敬请垂注。
“北有瓷都景德镇,南有高陂白玉城。”
这句话,曾经在业界和民间流传。如今瓷都景德镇仍然名声在外,而以高陂镇为集聚区的大埔陶瓷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作为“中国青花瓷之乡”,大埔是我国四大青花瓷生产基地之一,制瓷工艺饮誉中外。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大埔陶瓷产业,在过去数十年日渐式微,最高年产值甚至未能突破50亿元,如今更是跌到10亿元左右。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周边的陶瓷产区潮州市和福建德化县,在近年实现500亿产值基础上,吹响了冲锋千亿产值的号角。
昔日荣光,大埔未曾忘记,更盼赓续。近年来,大埔县一直致力推动陶瓷产业发展破局,尤其是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着瓷企密集调研全国主要陶瓷产区、问策专家、重新编写陶瓷产业发展规划等,频频的动作均指向一个目标:寻找大埔陶瓷产业发展的新出路。
下一个路口,大埔陶瓷何去何从?
带着问题出发,到一线找答案。一个多月来,南方日报记者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大埔陶瓷产业想要打开发展新局面,必须做好“突围破局”挑战题和“转型升级”必答题,同时做足“潜力赛道”抢答题和“有为政府”加分题。
●南方日报记者唐林珍陈泽铭黄培强马吉池
1.认清危与机
直面“突围破局”挑战题
“大埔陶瓷到了背水一战、绝地奋起的时候了!”
这是近期在大埔调研陶瓷产业时,听到最多的声音。此话绝非危言耸听。在2016年达到35.15亿元产值后,大埔陶瓷产业断崖式下降,到2022年已经跌到10.77亿元。
“说实话,这样的态势,真让我们坐不住了!”大埔县陶瓷办相关负责人说,尤其是近期从湖南醴陵、山东淄博、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调研回来后意识到,“大埔陶瓷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当地部分陶瓷企业家也没想到,2016年会是大埔陶瓷的重大转折。“按照正常趋势,到了30多亿产值,下一步就是50亿、百亿目标了。”一位企业家说。
大埔陶瓷这几年怎么了?
“要了解大埔陶瓷怎么了,就要从更长的时间范围去观察,还要跳出大埔去看看。”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黄弘说。
40多年前,改革开放浪潮奔腾而来,中国瓷业取得长足发展。与大埔一山之隔的潮州,便是例证之一。
“改革开放后,潮州陶瓷企业蓬勃涌现,陶瓷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道藩说。从1985年创办至今,松发陶瓷深耕日用陶瓷行业38年,已形成完整成熟的产销链条。
“可以说,从2004年到2020年前,是潮州陶瓷产业的黄金发展时期。”在林道藩看来,在这近20年内,潮州陶瓷攻克产业转型难题,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4年,潮州陶瓷工业总产值从129亿元增至508亿元,十年迈过4个百亿门槛。
“过去二十年,潮州政企同心同向,推动形成了龙头企业集聚、产品门类齐全、上下游配套生态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潮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运行综合科科长丁跃表示,目前潮州是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陶瓷产区之一,从上游的原料、设备、窑炉、模具、花纸,到下游的包装、物流、销售、质检等环节,以及相关配套均可在本地快速、高效实现。
与大埔相隔约300公里的福建德化县,其陶瓷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03年53.1亿元,到2022年突破500亿元大关,德化陶瓷产值二十年增长了近10倍,近五年更是实现了年均11.7%的高速增长。
“对于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省、市、县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以及有力的引导和支撑。”德化县陶瓷办主任曾宪升表示。早在2015年,陶瓷产业转型发展关键期,泉州市政府出台《促进德化县陶瓷行业健康发展六条措施》,在融资、能源、转型升级、拓展市场等方面给予扶持。2018年又实施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给予德化陶瓷发展全方位支持。
纵观潮州和德化陶瓷的发展,转型升级动力足,成效明显。“这是政企同心同向的结果。一个产业的发展,单靠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非常关键。”采访中,潮州、德化政企相关人士多次提及此观点。
回看大埔陶瓷产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以传统陶瓷为主,90%以上的陶瓷企业保留家族经营模式,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政府层面没有及时给予有力引导和支持,在关键期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决心不足,也是导致大埔陶瓷如今危机四伏的原因之一。”长期关注大埔陶瓷产业的一位业界人士直言,这一过程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
危机,危中有机。大埔陶瓷看似“退无可退”,但其传承数百年的制瓷工艺,累积了一定市场和品牌知名度,尤其是眼下一些陶瓷产区日益受制于原材料,而大埔手握丰富瓷土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大埔瓷土开采和加工能力还比较落后,至今未形成原材料精深加工链条,这看似是一大问题,实则隐藏大机遇。”走访中,有潮州瓷企表达了此观点。
从源头开始,进行全面审视。今年,大埔组织对陶瓷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重新定位,初步形成“以瓷土规模开采分离加工为核心,带动传统陶瓷转型升级和带动先进陶瓷产业发展,配套建强产业园区平台”的“一核两带一平台”发展思路。
“在新的发展思路中,大埔提出‘以瓷土规模开采分离加工为核心’,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聚焦陶瓷产业原材料这个环节,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黄弘表示,打开思路做好原材料文章,政企同心突围破局,这是大埔陶瓷产业发展当前的一大挑战题。做好这道挑战题,大埔陶瓷有望迎来新机。
2.把握时与势
解好“转型升级”必答题
一块瓷土,能否重振大埔陶瓷产业雄风?
“大埔陶瓷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关键因素是拥有丰富的瓷土资源。”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大埔县委、县政府和企业对于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路:要以瓷土规模开采分离加工为核心,重新确定大埔陶瓷产业发展方向。
现有数据表明,大埔全县已探明各类制瓷资源量约4.37亿吨,其中瓷土矿约1.56亿吨、瓷石矿约2.73亿吨、钾长伟晶岩约0.09亿吨。
“现在大埔陶瓷要实现凤凰涅槃,还是得从瓷土这一自然资源禀赋着手。”这样的呼声,并非没有依据。
潮州登塘镇是当地陶瓷产业的重要原料供应地,有约50家瓷泥企业供应这座“中国瓷都”超五成的卫浴陶瓷原料。
在广东盘古陶瓷原料有限公司车间,经过一道道生产工序“千锤百炼”后,一个个直径约1米的成品瓷泥生成。每一天,这里生产出的1000吨瓷泥被运往全国各地,经窑火烧出卫生洁具陶瓷,走进千家万户。
“瓷泥的质量直接影响陶瓷产品的优劣。”该企业负责人陈泰杰介绍,公司拥有多年陶瓷原料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和经验,近年来致力于创新瓷泥加工技术,努力颠覆人们对瓷泥行业“乱污”的刻板印象。“一方面,建立博士站和实验室,引进科研人员提升瓷泥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废土的资源化利用水平,让废土‘变废为宝’。”
数据显示,潮州全市每年需要瓷泥500万—600万吨,登塘镇每年采购瓷泥200万吨,供应量远远不够,大量缺口需从外地弥补。
“我们公司大部分原材料得从外地采购,包括福建、广西,以及省内周边城市等。”陈泰杰表示,如果本土原料能够足够供应,潮州陶瓷产业发展必将有新的空间。
将“土”当金,把“泥”当宝。从前两年开始,潮州着手将陶瓷原料标准化作为千亿陶瓷产业集群的“源头工程”,加快科学规划,强力推进。
相较于潮州对于陶瓷原料的重视,大埔似乎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瓷土资源丰富,但开采和加工能力落后,瓷土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这主要是因为大埔对瓷土资源开发利用意识不够,未能沉下心来做类似探明瓷土具体的分布等基础工作。”大埔县陶瓷办相关负责人说。
一方面,本地瓷土未派上用场;另一方面,大埔又从外地大量购买精细配方瓷土。据了解,2022年,大埔县内企业通过自行粗加工仅消化瓷土2.24万吨,约占总量的29%,剩余71%瓷土以原材料的形式销往其他地区。
“2022年企业营业收入4200万元,而全年购入瓷土仅花费357万元,占总收入的8.5%,瓷土成本远低于人力和能源成本。”广东宝丰陶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福琼,道出了当地瓷土开发加工水平低的主要原因,瓷土精深加工生产线配置费用高,百万级生产线仅能满足小作坊需求,如要满足大型企业用料,配套费用将超过千万元,直接削弱陶瓷企业配套原材料精深加工链条的意愿。
“不管愿不愿意,瓷土规模开采分离加工这项工作,大埔必须做,而且要做好。”大埔县陶瓷办相关负责人说。业界人士也纷纷表示,做好原料开采加工是大埔顺应时与势的变化,做好陶瓷转型升级这道“必答题”的关键一步,“转型升级,大埔既要中端生产发力,又要后端市场给力,更要前端蓄力。”
以瓷土开采加工为核心,大埔不能再等,不能再观望,只有加快推进原材料标准化,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制备中心,方能进一步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陶瓷原料标准化生产,既可以充分利用矿山资源,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实现原料加工的供给制、专业化、系列化和服务化。”林道藩认为,合理开发瓷土资源矿产,可以有效解决行业当前陶瓷原料加工“小、散、乱”等不适应现代化陶瓷生产的落后局面。
推进瓷土规模开采分离加工这一“源头工程”,大埔谋定而后动。
“从顶层设计出发,我们近期聘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分析了瓷土成分并编制了《大埔瓷土产品开发利用方案》,共同探讨大埔矿产资源特别是瓷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路径。”大埔县政府主要领导透露,围绕“源头工程”,大埔县将以已探明的1350万吨矿区为突破口,引进实力雄厚、加工技术高端的企业深化瓷土开发利用,推动陶瓷原料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
(关键字: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