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普通钢笔、一瓶特制墨水、一份颜料、一块白色瓷板,小小的桌子上摆放着简单的工具,无数名扬全国的艺术作品在这里诞生……
11月6日,记者走进硅元陶瓷,拜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画室里,一片片精美的瓷板上,花鸟鱼虫、山川风光奔腾绽放。素洁的陶瓷白瓶上,一簇水仙跃然而上,清新脱俗,静谧幽雅,任谁都想道一句“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
“你看,这些都是用这支钢笔画上去的。”董善习拿起桌上的钢笔展示。普普通通的钢笔如何绘就精致的作品?坚硬的笔触如何画出如此柔软的意境?这种瑰丽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记者琢磨不透。
说话间,董善习掏出一瓶墨水说:“看,这是关键。”
原来,20世纪80年代,在一次外出写生中,董善习无意中产生了将钢笔素描画移到陶瓷上的想法,但苦于普通墨水不长久、不流畅、不易保存,这一想法被搁置。直到2016年初,董善习与硅元陶瓷科研团队合作,终于研发出了可以在陶瓷上作画的钢笔陶瓷墨水。这种墨水耐高温、不凝固、线条流畅,成就了一段钢笔画和陶瓷结合的“佳话”,也让淄博成为国内陶瓷钢笔画的首创地。
吸墨、落笔、勾勒……在质地坚脆的瓷板上,能听到笔尖触碰的哒哒声。碰撞之间,几条黑色线条跃然而上,与明净的白瓷形成冲击。“手要这样放,笔要这样握。”在董善习的指导下,记者临摹《倒挂金钟图》,让交叉重叠的线条交织出明暗色调和光感。
陶瓷钢笔画,像极了陶瓷上的“舞蹈”。一笔笔线条落下犹如舞者肆意的舞姿,自由轻松,酣畅淋漓,不那么刻板。“笔下无序,序在心中,线无序而意有序,陶瓷钢笔画画起来比较随心所欲。”董善习说,但纸上作画有摩擦阻力,而瓷器材质较圆滑,要疏密有度、笔触练达,还需要画者有一定的技巧性。
时间流逝,万物俱寂。记者深感,原来作画并非热闹之事,必须深谙寂寞之道,必须苦磨强大的定力。手中绘笔生万物,陶瓷殊胜尽芳华。记者拿着钢笔勾勒陶瓷肌理,在质朴的白瓷上创造无限可能,一幅《倒挂金钟图》逐渐成型。线条勾勒完,还需上色、烤制,才能获得最终胜利。
技巧与意志缺一不可,成就了陶瓷钢笔画的独特与迷人。
昨日,由中国硅酸盐学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五届环太平洋陶瓷国际会议暨第十三届先进陶瓷国际会议(以下简称“大会”)在深圳福田召开。来自环太平洋和欧洲等国的世界著名科研机构及大学的专家学者超1200人共同参与大会。
为期4天的大会内容丰富,多位院士与专家来到现场作学术交流分享。本届大会设置29个专题,交流范围基本涵盖了特种陶瓷学科相关领域,也收到摘要1400余篇,国内外5名著名学者作大会报告。同时大会上将有数百名业内知名学者作主旨报告和邀请报告,包括近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0余位国外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是继第七届环太平洋陶瓷会议于2007年在上海举办后,时隔16年第二次来到中国举办的陶瓷材料领域的国际盛会。据主办方介绍,环太平洋陶瓷国际会议是由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的陶瓷学会发起的系列性国际学术会议,自1993年第一届会议举办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陶瓷盛会。由中国硅酸盐学会发起的先进陶瓷国际会议CICC-13将联袂融合举行。
(关键字: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