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有色产业> 小金属> > 上下游资讯

冬储”淡了,玻璃贸易模式变了

2024-1-30 8:29:49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于亚楠
  • 导读:
  • 大宗商品市场的“冬藏”通常以“冬储”的形式呈现,玻璃市场也不例外。“冬储”是下游在淡季,通过优惠价格,购买连续生产型企业产品的一种市场行为。“
  • 关键字:
  • 玻璃

大宗商品市场的“冬藏”通常以“冬储”的形式呈现,玻璃市场也不例外。“冬储”是下游在淡季,通过优惠价格,购买连续生产型企业产品的一种市场行为。“冬储”有利于缓解上下游经营压力,有利于产业链“保供稳价”。然而,近年来,玻璃市场节前“冬储”的意味越来越低。“冬储”是反映玻璃市场“冷暖”的先行指标,“冬储”的淡化体现出传统玻璃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变化。

“冬储”没那味儿了

腊月初,玻璃厂家通常会给出相应的优惠价格和政策支持,随后中下游开始备货。但今年,玻璃市场的“冬储”没那个味儿了。

在惠行实业玻璃期现负责人王泽康的印象中,以往节前两三周,玻璃市场的“冬储”相对火热:各家工厂积极降价,并公布保价措施,希望能够清理一部分库存;下游拿货热情高涨,深加工厂家的库存要补充到七成以上。

今年的“冬储”则有些反常。沙河工厂的报价持续在1800元/吨振荡,湖北工厂的报价维持在1900元/吨一线,主动降价的情景没有出现。在此过程中,湖北陆续公布了保价措施,但沙河没有看到任何相关信息。

对此,河北望美集团期货部负责人霍东凯向期货日报记者证实,前几年,一到年末,玻璃需求逐渐走弱,下游工厂陆续停工,玻璃厂家为了降低假期的累库风险,会适度让利,刺激下游提货。今年临近年末,多数厂家库存压力不大,让利出货的现象较少。

“今年最大的不一样,就是产业链各环节库存都较低。”河北正大玻璃期货部负责人崔璋表示,厂家库存低,不太愿意让利和保价;中下游库存低,随时可以开始存货。

他认为,下游是希望推出“冬储”优惠措施的,这样大家可以存货过年。但实际情况是,厂家库存处于低位,未必会有优惠。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玻璃厂家通过让利给予经销商囤货动力,在减轻自己压力的同时也保证产品的流通,可以说“冬储”为来年市场的稳定运行打好了基础。

具体来看,其实,玻璃市场的“冬储”并不是每年都有,也不是每个地区都有。

“如果玻璃厂家库存高企,且对来年的需求预期较差,那么公布‘冬储’优惠措施的可能性就较大,且当年‘冬储’的力度也会较大。不仅价格低,而且会执行保价措施。保价措施一般延续至3月底。反之,优惠力度较小,甚至可能没有。”广发期货分析师蒋诗语表示。

“分区域来看,北方推行‘冬储’优惠措施的动力大于南方。”蒋诗语表示,北方入冬时间早、冬季时间久,室外施工受影响的程度更大。尤其是东北、西北地区,多数年份都会出台“冬储”优惠措施,且执行时间相对较早。南方部分年份没有“冬储”,厂家会和经销商通过商谈价格的方式来转移库存。

去年全年玻璃消费良好,“保交楼”、家装、汽车都贡献了需求增量,玻璃厂家整体库存偏低,转移库存的心理并不迫切。

据蒋诗语介绍,去年11月入冬,东北地区12月中旬便推出“冬储”保价措施,在此环境下,当地连续半个多月产销皆保持在100%以上,高产销率一直持续到今年1月上旬。相较于东北,其他地区的情况并不理想。

“湖北于近日推出保价措施,参与企业有三峡、长利、亿均等,保价到3月10日。其中,三峡出厂价格为1900元/吨、长利为1940元/吨、亿均为1860元/吨,较现有价格低60—100元/吨。华东地区的的优惠幅度也在60—100元/吨,但未出保价措施。华北地区暂未发布明确的‘冬储’信息,因厂家库存偏低,经销商陆续拿货自行补库,厂家没有动力执行保价措施。”蒋诗语如是说。

山东玻璃协会秘书长焦勇刚的感受是,近几年,玻璃市场“冬储”在降温。

“无论是力度,还是规模,‘冬储’热情都有所下降。”焦勇刚解释,以前较为普遍的保价措施,今年基本退出,且多数经销商没有额外增加“冬储”库存。尤其是近两年,玻璃市场一直存在“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情况,“冬储”随之趋弱。

靠“冬储”获取高利润的时代已去

“今年沙河经销商的‘冬储’比较谨慎。”上海杉贸玻璃期现负责人侯晓培表示,现在经销商在“冬储”期间是一边采购一边卖货。

“往年‘冬储’,玻璃厂家不仅有低廉价格,而且有保价措施,提高下游拿货热情,以转移厂家库存压力。如果来年行情启动,对于经销商而言,就可以获得丰厚利润。”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周小燕说。

对此,王泽康表示,以前下游愿意“冬储”的核心是节后涨价盈利,而这两年由于政策的不确定,“冬储”后有赚有亏,经销商因而调低了补库比例和价格预期。

沙河某贸易商向期货日报记者坦言,信息获取越来越简单,商品价格越来越透明,产销之间的壁垒逐渐消除,靠“冬储”获取高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

霍东凯告诉记者,“冬储”本身并非是经销商获取高利润的途径,以往有保价措施的前提下,经销商群体亏损有限,愿意去赌行情,但这一切是基于年末玻璃厂家库存高企的前提。

“从目前的库存结构来看,厂家降价销售意愿不强也在情理之中。‘冬储’淡化直接反映了玻璃厂家库存压力较小。”霍东凯如是说。

“‘冬储’淡化,表面上看是厂家库存偏低,而从根本上看,是玻璃需求整体好转。”崔璋认为。

在侯晓培看来,“冬储”是否获益取决于来年年初的需求和本年度的库存情况。今年“冬储”没有如预期般到来,是因为在“保交楼”和家装的推动下消化了2022年的库存压力,2023年年底厂家库存偏低、心态较好。

“今年价格优惠力度和‘冬储’数量弱于之前年份。”业内资深人士王飞表示,其一,玻璃厂家库存普遍较低;其二,受到“保交楼”等房地产政策影响,去年上半年终端需求好于预期;其三,当前下游玻璃原片库存也处于较低水平,春节之后补库意愿较强。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冬储”淡化是各种原因综合导致的,既有政策的影响,也有市场心态的左右。

在蒋诗语看来,今年玻璃市场没有出现大范围“冬储”,是因为上游低库存,没有迫切的销售压力;中下游没有强预期,也没有迫切的买货需求。

“去年整体表需同比增速较高,玻璃厂家维持去库后的低库存状态。此外,厂家销售措施出现了变化。因整体产业利润尚可,生产企业的首要目标变成了降低库存兑现利润,全年玻璃厂家的报价灵活,且参与期货套保的积极性提高。”王泽康如是说。

“‘冬储’并不是必须的,满足条件才会出现。”焦勇刚表示,一是厂家库存水平偏高,二是厂家资金流动困难,靠卖货回款维持生产,三是优惠措施具有诱惑力,四是下游对节后预期乐观且有足够资金和场地。

开年现货市场未发现“抢跑”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前,玻璃市场并未出现“抢跑”现象,整体市场氛围纠结,交易节奏发生变化。

“去年以来,中下游一直使用低库存策略,囤货意愿较低。加之其对年后行情偏谨慎,并不热衷于排队抢货。”周小燕表示,年后是否仍有高竣工、持续性有多久,都存在不确定性,这种背景下,中下游操作谨慎。

“一般而言,玻璃厂家的优惠价格会配合保价措施给予经销商。”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魏朝明表示,“冬储”价格可以认为由现货货值和约定期限的欧式看跌期权两部分组成。“有了这一价格保护措施,经销商就能安心移库备货,不用顾虑春节前后的行情变化。”他称。

据蒋诗语介绍,玻璃厂家提前采取降价去库策略,沙河现货价格从去年10月中旬即开启连续下跌模式,自2000元/吨以上逐步回调,目前在1800元/吨上下。湖北现货市场跌势同样持续已久,在这个过程中,中下游陆续补库,没有出现集中囤货现象。此外,对于年后的需求,市场并不是很明朗,没有一致性预期,中下游保持谨慎态度,随用随采。

对此,侯晓培介绍,今年节前厂家库存偏低,各产区并未挤占外部市场份额。“今年年底厂家心态较好,没有推出保价措施,这是经销商不敢出手的根本原因。”在他看来,2022年年底厂家不推出保价措施基于亏损,保价的话厂家就要延续亏损状态,2023年年底没有推出保价措施则基于库存偏低。

除了“冬储”,期现商大量参与也是当前玻璃市场和过去的差异。

“下游深加工和传统经销商逐步认识到期货的重要性,有些主动在盘面接货‘冬储’,有些和期现商合作后点价,或者等盘面下跌再买入更便宜的货物,这在沙河尤为明显。”王泽康称。

王泽康介绍,前两年她比较抵触期现贸易,只做传统贸易,但没赚到钱,2022年年底的“冬储”还导致2023年年初亏损了。然而,她身边一些朋友学会了套保,或者和期现商合作,这两年越做越好,比如在卖不动的时候通过盘面保值、在盘面贴水的时候直接采购。朋友的经营思路也让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懂得了期货,传统经销商就变成了期现商。“这两年期现公司基本都会配置一个玻璃团队参与期货市场,一年会有两三次较好的期现交易机会。”在王泽康看来,整个产业链上,玻璃厂家是最先开始接受期货和期现的,之后中下游也更多的参与进来。

期货和现货的联动越来越紧密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期货市场的逐步成熟,期货和现货的联动越来越紧密,现货企业越来越多的参考期货价格。

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胡鹏表示,玻璃期货上市之前,现货价格波动有限,季节性规律明显,“金三银四”“金九银十”是年内现货涨价窗口期,酷暑和严寒季节现货跌价概率较大,现货上下游的调价和补库符合季节性规律。

玻璃期货上市之后,期货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方面日益发挥作用,近3年玻璃期货价格对现货的指引显著增强,且产业和专业机构的参与使得玻璃定价更加高效,传统的季节性规律逐渐淡化,“淡季不淡”“旺季不旺”时有发生。

“在此过程中,期现商群体的声音愈发响亮。凭借现货资源的积累和资金、人才的优势,期现商成为玻璃市场的重要力量,其行动也逐渐成为行业的风向标。”胡鹏称。

“回看去年,玻璃市场中几波期现行情非常典型。”王泽康表示,比如去年11月,市场偏清淡,但盘面反弹给出了很好的建仓机会,玻璃厂家去库流畅。今年1月,2401合约交割的顺利完成,也让中下游从期现商手中采购到了价格相对较低的“冬储”玻璃。玻璃厂家直面下游的敞口度在降低,自然而然,“冬储”的模式和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对此,周小燕介绍,今年年初,玻璃期货升水现货,期现商补库,带动厂家涨价,进而吸引传统经销商进入市场补库。“期现商前期通过抛盘面买现货锁定建仓基差。随着现货的走强,基差扩大的过程中开始出货、卖基差。之后,盘面受现货产销影响走弱,盘面出现一波下跌行情。待买方在合适的价格进行盘面点价,期现商就平空离场,赚取基差变动的收益。”她称。

正是期现商的介入,玻璃期货的定价才更加准确,玻璃市场的交割量也大幅增加,期货得以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的作用。

“目前仓单数量相对往年明显提升,价格合适就可以参与套保,仓单注册生成效率提高。”周小燕表示,期现商在对接上游厂家拿货和向下销售货物时,具有天然优势,能够帮助厂家拓展销售渠道,解决库存压力,同时为下游提供更优惠的采购价格,降低资金成本。

在胡鹏看来,期现商参与期货市场,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发现价格,另一方面为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提供了范本。随着市场运行的成熟、人才储备的增加,近几年玻璃上下游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提升。上游除利用玻璃期货锁定利润外,还积极利用纯碱期货锁定生产成本。下游通过期货贴水时的买入套保,可以成功实现锁定生产成本的目的。

王泽康认为,玻璃期货市场的成熟不仅对现货贸易方式具有推进作用,密集交流也让产业更加了解宏观、地产,从而反哺对玻璃期货的理解。

“玻璃期现融合越来越好,产业链各环节对期货的关注和应用也越来越强,未来依旧值得期待。”霍东凯表示,希望玻璃期货能向着产业链最深处也就是玻璃的终端继续延伸。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期现商,也应该更深入了解现货市场,去服务玻璃厂家和中下游,而不是仅把这个机会看作价差的回归。”王泽康如是说。

(关键字:玻璃)

(责任编辑:01181)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