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周国内油脂板块大幅低开,随后恐慌性情绪有所收窄,油脂跌幅减小。截至2月7日,国内豆油主力合约2005低开高走,最高价格6262元/吨,最低价5982元/吨,周收盘6236元/吨,周跌幅3.17%。现货方面,截至2月7日,山东一级豆油报价6800元/吨,较春节之前的7020元/吨下跌220元/吨;广东一级豆油贸易商报价6720元/吨。
成交方面,豆油现货与豆粕现货呈现冰火两重天现象,豆粕成交十分旺盛,油脂市场则较为低迷。库存方面,全国豆油商业库存截至上周五为89.7万吨,此前一周为84.8万吨,上月同期为90.3万吨,上年同期为131万吨,五年平均水平为110万吨。
上周全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油厂开机率水平较低。正常年份在春节假期后首周开机率能恢复至40%左右,春节后两周开机恢复至正常。上周油厂开机率仅为22%左右,全国压榨大豆79万吨,出粕62万吨,出油15万吨。由于疫情期间中包装油脂消费骤降(中包装油脂消费主要用于餐饮),虽然压榨量低,豆油库存还是出现了上升,显示需求受疫情影响较大。另外,油脂上周的恐慌性情绪更多来自于外盘市场,尤其是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大幅下跌。
年前马来西亚棕榈油作为油脂板块的龙头,带领油脂价格不断往上突破,上涨的动力主要来自供给端的马来西亚减产和需求端的生物柴油政策加码。春节期间大幅回调的主要逻辑有:一是马来西亚减产这一信息已经被市场充分反映,而市场热盼的印尼减产迟迟未能在供需数据上得到体现,打压了市场信心;二是随着投资者对宏观经济预期的不乐观,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下跌,拉大了原油和生物柴油成本的价差,市场对生物柴油政策的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三是前期棕榈油价格快速拉涨,但豆油、葵花油等油脂涨幅相对较小,造成棕榈油跟其他油脂的价差快速缩小,终端消费转向其他油脂品种,使棕榈油需求快速下降。
油脂消费直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打压,恐慌性情绪短期内难以得到修复,但我们应该看到,疫情抑制了油脂消费,但也降低了大豆压榨,豆油供给和需求同时减弱,因此疫情对油脂价格的不利影响属于短期现象,并不会持久。中期来看,笔者对油脂价格较为乐观,主要驱动还是在棕榈油上。首先,马来西亚棕榈油减产格局不断得到验证,1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17万吨,同比减少22%左右;印尼在2019年6—9月期间天气并不理想,降水量较低,对棕榈油产量的影响将在3—4月体现。因此后期东南亚减产的故事可能还将继续。
(关键字: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