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16年第九周为止,国内品牌的销售量占比高达79%,比上一周微升1%,而国外品牌占比仅为21%,比上一周下降1%。
而国内品牌的销售额占总体72%,国外品牌占比28%,相比国外品牌,国内品牌出现了量高额少的现象,而国外品牌凭借21%的销售量获得了28%的销售额。
智能、低价、创新 国产电视成席卷之势
2015年全年GPD增速放缓,彩电行业的增长也随之变慢,互联网颠覆传统盈利模式,带来了狂风暴雨,国内各大彩电企业争相加大转型步伐,寻求突围之道,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及品牌竞争方面亮点迭出。
智能化成为彩电企业的发力点,以智能化为中心,电视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电视生态逐渐成熟,客厅经济价值开始显现。智能电视作为家庭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在智慧家庭生态系统建设中尤为重要,成为企业战略布局的必争之地。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彩电市场智能电视的市场规模为3414万台,市场渗透率为73%;预计2016年智能电视的市场规模将达3960万台,市场渗透率将达84%。
在2015年,彩电行业最大的转变就是,从之前拼硬件转向拼UI、内容、应用,甚至出现了以内容养硬件的方针,由此衍生出了价格战,在硬件成为标配的背景下,价格、内容成为“吸睛点”。
面对彩电红海激烈的竞争,传统彩电行业巨头频频发招,拥抱互联网开启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传统品牌与互联网品牌不再是相互独立与竞争的关系,彩电的品牌边界逐渐模糊化,众多品牌之间加速产业大融合,同时带来了国产彩电的大席卷。
日系品牌萎靡加速 中日韩渐成中韩
2015年,全球彩电市场格局由“中日韩”变“中韩”。日系品牌日渐式微。美国全球统计机构IH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海信电视全球销量占有率为5.8%,跃居全球前三,全球五强品牌中国品牌占据两席,分别是海信与TCL。而从国内彩电线下市场表现看,中国品牌依然保持领先。
2015年,相继10多家互联网电视企业进入中国彩电市场。海信电器总经理胡剑涌认为,互联网品牌对市场的冲击是有的,但率先完成智能化转型并拥有深厚技术底蕴的传统企业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电商不是互联网品牌的绝对领地。
资深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在接受家电联盟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大部分日本公司存在着架构臃肿、决策链条过长、经营效率较低以及对民用终端消费反应速度慢等问题,而且他们对家电业的智能化、互联网化、IT化趋势把握不准,日本公司的家电业务已经跟不上总体市场的节拍。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日系企业近两年不得不进行“去家电化”。2015年8月初,海信正式对外宣布以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彩电工厂和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巴西除外)五年品牌使用权。
而遭遇等离子重创的松下,也于去年1月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彩电工厂;去年初,东芝宣布彻底退出除日本以外的国际彩电市场,该公司在中国的彩电业务也交给了TCL。
中韩争相蚕食份额 日系彩电一溃千里
目前,三星、LG分别是全球前两大电视销售企业,日企中仅剩索尼在勉强维持,而中国的TCL、海信、创维等则紧随其后。韩国企业的特点是上下游产业链充分整合,其竞争优势一方面在于产业链,另外一方面在于品牌。
生产成本一直是中国电视企业的优势。在智能电视领域,中国企业领先韩国企业。随着TCL、创维等国产企业加速国际化,中韩对决的格局将更加明显,同时日企在彩电市场日益受到中韩的挤压,市场份额被抢食。
第三方研究数据表明,继2014年中国彩电市场负增长之后,2015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仍将继续下滑1%。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鹤向记者指出,日企在海外市场的全面衰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国际化的机会,中国企业应当以日本企业的遭遇为教训,以韩国企业的策略为借鉴,加速在全球的扩张。
由于面临中国、韩国企业的价格竞争,日本企业不得不退出世界范围的消耗战,再加上相关政策的不得力,海外劳动人事费用大幅上涨,如今日系彩电或将仅剩索尼一家独大,而其他企业逐步退出大陆市场。
(关键字:国产 彩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