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三季度的GDP数据尚未出炉,但可以预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比较明显,经济数据不会太好看。经济减速的风险,将倒逼宏观调控政策的适时调整。在欧美新一轮量化宽松推行之时,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也可能谨慎步入宽松的政策基调。
一是央行官员释放的宽松信号。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称,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金融改革和支持经济增长的任务很重,央行将进一步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央行副行长易纲在IMF年会上表示,全球各大主要央行都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货币政策。本次刺激方案就规模而言将会是适度的,即规模足够大到能够稳定经济增长,但不会大到对未来造成负面影响。很显然,央行官员的接连放风,暗示货币政策可能趋向宽松的态势。
二是货币增速释放的宽松信号。根据央行数据,截至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8%,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7.3%,均高于市场预期,并创出年内新高。与此同时,贷款结构也有一定改善。9月份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1277亿元,较上月略多,占总新增贷款的比重从上月的17%上升到20%,意味着三季度在发改委项目审批加快、地方投资竞赛的背景下,对信贷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
三是铁路建设加码释放的宽松信号。在重获资金支持后,铁道部再次发出了动员令。在9月6日召开的座谈会上,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向前来参会的中国中铁(601390,股吧)、中国铁建(601186,股吧)、通号集团等企业负责人表示,“要确保今年铁路建设任务圆满完成,确保铁路‘十二五’建设目标完全兑现。”而铁道部经济规划院人士称,今年铁路基建投资,已连续追加3次,第一次增加到4700亿元,第二次增加到4960亿元,目前已达5160亿元。去年,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610亿元。今年的最终投资额,将极有可能超过去年。后高铁时代,铁路建设加码也意味着资金面的趋于宽松。
四是CPI重返“1”时代给货币政策的宽松提供了机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重返“1”时代的CPI让通胀压力明显缓解,短期内通胀无忧,这给货币政策的宽松提供了机会。一旦央行不需要太担忧通胀,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五是资本外逃倒逼政策趋于宽松。中国经济遭遇硬着陆的担忧,导致了不少资本的外逃。据媒体分析,截至今年9月份的12个月内,约225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中国,相当于去年全国经济产值的3%左右。而研究机构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经济学家杜马估计同期中国资金净流出数量为3000亿美元。很显然,经济减速忧虑加剧了资本外逃,而资本外逃又反过来助推中国经济减速的风险,这将国内流动性形成一定挑战,倒逼宏观政策趋于宽松。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强, 10月15日的盘中价更是突破6.2600,创下3个半月以来新高,一改此前人民币贬值的态势,这可能就与资本外逃有所关联。
不得不指出的是,宽松政策信号虽已明显释放,但由于目前中国处于十八大即将召开的关键时期,政策宽松激进的可能性很低,进一步的基调明确或需到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国经济可能只是谨慎步入宽松,“稳”字当先的基调将继续维持下去。
(关键字:中国经济 GDP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