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官宣了2021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总基调——回归常态,“不急转弯”。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在报告中延伸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同时,报告提出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表示,在发达经济体超常规刺激易放难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政策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内部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随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全面降准降息在今年几乎不会再出现,流动性将退潮,稳杠杆防风险成为2021年重要政策主线之一。
不过,宏观政策仍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从国家层面来讲,发展是硬道理,稳增长是当前宏观政策的优先项;但从部门层面来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然是守土有责。
全面降准降息大概率落空
总体来看,今年宏观经济预期目标回归常态,为宏观政策向常态化回归奠定了基础。
疫情影响下,2020年我国并未设定GDP增速目标,而是强调“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2019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恢复设定GDP增长目标(6%以上)的同时还表示,“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意味着,2021年货币投放量要小幅减速。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2021年的货币政策将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转向把握好稳增长、防风险与控通胀之间的综合平衡。
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2021年全球疫情仍是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成色的关键变量,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经济处于恢复阶段,需要一定货币政策给予支持;但在全球流动性泛滥、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政策总量保持适度,更倚重结构性政策精准支持,让资金资源流向最需要、最困难和最有效率的领域。依据2021年GDP目标和通胀预测目标,广义货币供应M2同比增速应该在9.0%~10%附近。
实际上,对于市场而言,前期的刺激政策退出已成共识,关键在于退出的节奏和力度。
而对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金融高层已多次释放信号。最近一次是在近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因为今年整个市场利率回升,估计贷款利率会有回升和调整,但总体利率还是较低”。
这也一度被市场误读为监管层“口头加息”。而实际上,所谓贷款利率会提升,主要还是指前期一些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会退出。
从2020年5月以来,货币政策操作已经连续多月静默,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连续10个月按兵不动。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提及降准降息,多位专家预计,这或许意味着2021年全面降准降息概率极低。
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1年全面降准的概率低。一是宏观经济环境不同于去年特殊时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国内经济稳步恢复,加之海外经济呈现复苏回暖迹象,一定程度利好我国外需,政策逐步回归是大方向;二是在全球流动性泛滥情况下,国内需要防范局部资产泡沫风险,确保宏观杠杆整体平稳;在经济不出现异常影响的情况下,国内更多倚重结构性、创新工具进行调节。
“从今年来看,降准降息这些政策肯定是没有必要,2020年是应对疫情的特殊年份,因此降准降息次数较多。2021年整个宏观经济已回归正常化,总量政策(降准、降息)出现的概率不大,符合市场预期。”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
王青则表示,考虑到2021年的经济增长及物价走势,年内实施加息提准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不急转弯的一个具体体现。
稳市场多箭齐发
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相比,2021年报告中一些新的提法引起市场关注。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等。
明明称,这突出了货币政策要直达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包括信用贷款、首贷户、支持科创企业等,货币政策更加精准,在总量保持中性稳定的背景下,需要用更多的创新性、结构性政策去支持一些经济薄弱环节,比如三农、小微、科创企业等。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等多个目标,多箭齐发,也给市场吃了定心丸。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政府工作报告在促进中小企业恢复方面,力度高于预期,更加严苛的普惠金融目标,彰显出中国经济发展重心下沉的决心。
周茂华对记者表示,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没有减弱。“去年属于特殊年份,国内采取特殊阶段性帮扶政策,随着国内经济逐步恢复,相应的政策需要作出调整,尽管大型商业银行普惠贷款增速小幅下降10%,但30%的绝对增速仍高,同时,远高于全部贷款增长12%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王青认为,这主要是指今年实体经济中的企业一般贷款实际贷款利率还会进一步小幅下降。这会消除市场对今年贷款利率转而大幅上行的担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意味着今年资金面出现趋势性收紧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市场利率将围绕政策利率宽幅波动,预计全年利率中枢与年初水平相比,不会出现大幅抬升,整体呈现“稳货币”特征。
稳杠杆防风险重回政策主线
多位受访专家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决定宏观政策走向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中国经济复苏企稳,稳杠杆防风险成为了2021年的重要政策主线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任务依然艰巨”,“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管涛表示,尽管去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有些金融风险又开始重新积聚,这是疫情应对时期实施特殊性、阶段性政策的副产品。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最新测算,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从2019年末的246.5%攀升至270.1%,增幅为23.6个百分点,但杠杆率增幅逐季回落,四季度已呈现去杠杆。
上周二郭树清的讲话清晰地传递了政府对当前市场里泡沫风险的担心,并且也明确提出了今年利率将会有所上行。保银资本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这和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了一致的信息。
张智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政府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超额完成没悬念。这使得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去处理一些过去多年累积下来的老大难问题。
(关键字:宏观政策 渐进式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