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农林建材> 农林建材> 分析预测> 纸业

王小峰:谁干掉了纸媒

2014-12-22 9:37:41来源:澎湃新闻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再过五年应该会死掉一半的纸媒,这是比较悲观的认识;乐观一点,可能撑死十年——王小峰的观点代表着多数媒体人的担忧。到底是谁干掉了传统媒体,王小峰在对谈中进行了解析。
  • 关键字:
  • 王小峰 谁干掉 纸媒

再过五年应该会死掉一半的纸媒,这是比较悲观的认识;乐观一点,可能撑死十年——王小峰的观点代表着多数媒体人的担忧。到底是谁干掉了传统媒体,王小峰在对谈中进行了解析。

五年后可能要死掉一半纸媒

问:这两三年我们纸媒的广告下滑整体是很严重的。想问问你们怎么看今天纸媒的状态?

王小峰:该死的会死亡,肯定是早晚的事。《人民日报》不会死,还有行业类的,比如汽车、时尚、计算机类的媒体不会死,因为他们的广告和读者是比较直接的,受众比较直接。第一先死的是全国各地都市类的报纸,基本以自负盈亏为主的那类。再一类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它完全靠广告活着的。当广告开始从传统媒体往新媒体流的时候,当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传统纸媒一定要死一部分。我一直觉得,纸媒其实是一个生态体系,就相当于你去一条街,这条街上如果全是饭馆的话,你随便再开一个什么饭馆都会有人去吃,可是当这条街只有一两家饭馆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去了。他可能牵扯到一个比较常见的生存氛围的问题,比如说很多报刊亭已经开始撤了。

我估算,再过五年应该能死掉一半的纸媒,这是比较悲观的认识,乐观一点,可能撑死十年。还有一种死不了的媒体就是只有在图书馆里才能看到的专业类期刊,因为中国只要有写论文评职称的规则存在,这种媒体就一定会存在的,而且它的运营成本极其低廉。

可能再过三五年,有一些媒体真的不存在了。因为我了解到很多在传统媒体做了很多年,比较有经验的人都纷纷跑到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去工作,甚至离开媒体这个行业。新进来的人,至少在我看来他们面临着一个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的筛选问题,比如我当年考大学想学新闻,想考人大新闻系,我们老师说你学习成绩根本考不上,那一年在我们学校只招8个学生,我们班报人大新闻系的就有8个。新闻系在当年是一个录取分数特别高的专业。放在今天,我相信,现在高中生再去考大学,选择职业的时候,新闻和中文绝对不是首选,除非他这个人就是热爱文学,否则不可能当做首选。他可能考虑的是我出来之后能不能挣钱,我觉得大家可能考虑到的第一志愿都是这类的。第二志愿是能不能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而且钱还不少,社会还到处都需要的,比如财务这类。可能到第三、第四志愿才会有人考虑学中文或者新闻。

这样一种过滤方式下,可能这些人不一定是很优秀的人,当他们到媒体工作的时候,他们写出来的这些东西可想而知。至少我接触过很多学新闻或者大众传媒的学生,包括有一些人到我们那里学习,有人是硕士研究生,有人是博士研究生,说实话,他们连一些最基本的新闻常识都不懂,我不知道他们大学这几年学了什么。因此我想,这种人才的流失最终也会导致媒体质量一点点下降,同时它会影响到这个行业。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比如你买份报纸或杂志,如果觉得那上面的文字都不如你写的,你还会看吗?所以我觉得这将来会变成一个非常恶性的循环。

我觉得传统媒体不会完全消失,比如你坐火车时你不想看手机上的内容,还是想看《知音》,而《知音》上的内容不会发到微信、微博上,你坐火车非常枯燥,这时候还好《知音》还存在着。但是《三联生活周刊》还能不能存在就不好说了。

文字的堕落是一点一点渐进的

问:今天发在纸媒上的东西变了一种形式,发在新媒体上的东西与纸媒上是不一样的,但是内容的角度来说是有需求的,还是你觉得会变得更差?

王小峰:这个问题我三年前就在考虑,如果有一个风投手里拿100亿想做一个媒体的投资,他绝对不会选择《北京晚报》这样有着几十年历史的金字招牌,也不会选择《三联生活周刊》,他一定是自己雇一帮人做一个新的数字媒体。为什么呢?传统媒体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当中,只是把纸上的内容变成数字内容,他不会有任何的商业利益。即使有广告,《纽约时报》这么做了,可是它也不行。作为一个风投,他首先考虑的是我这个模式能带来什么,他的思路跟那种传统办刊、做内容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将来《北京晚报》死了很正常,就是因为它不符合今天数字时代商业的营销模式。比如像我们《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经常跟我们发火说,你们必须写出什么什么东西,网上有的不能写,别人写过的不能写,跟人观点类似的不能写。为的是《三联生活周刊》要有一个独特的东西,但问题是,为什么读者要看你这些呢?你吸引读者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传统媒体在这点上是解决不了的,而数字媒体恰恰可以解决很多很多的用户问题,比如说它会勾引用户(已经不叫读者了,而是用户),包括写文字的方式都不一样。

比如我个人的例子,百度百家找我开一个专栏,然后夹带广告,你的文章点击率越高你挣的钱也越多。我对这个东西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这么写的话,我的心态立刻会改变。但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我的心态到底能变成什么样。我说行,就开吧,他们一个月结一次钱,到第四、五篇的时候我就发现,你第一必须起一个让人能点进去看的标题,第二文字必须有点惊悚,所谓惊悚不是恐怖的意思,是能让人感觉“啊”这样的东西。所以当你意识到要挣更多钱的时候就不会好好写了,到第十来篇的时候好多是我原来写的贴上去的,后来我就停下来了。我想再这样下去就真的把我害了,我天天想着能挣多少钱,点击多少次,我要针对这个结果去制造一些东西,那不是真正遵从内心去写出来的,所以我必须停。

大家对文字需求的今天,实际上从用户或读者来说,他们对质量的要求并不高,这种文字的堕落是一点一点渐进的,所以大家在其中感受不到。我觉得过去十年,从我在网上写东西,我能感觉到目所及处看到的文字都是在堕落,大家的那种心态已经不对了。

比如我当年写博客,我在上面胡说八道,然后我发现大家都在胡说八道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件最丢人的事儿。于是我就想尽量不要写这样的东西了。大家都胡说八道的时候,我就写点严肃的东西。因为当年胡说八道的时候,大家对那种书面文字禁锢的东西太多了,我想突破这样的东西,可今天大家却是带着不尊重文字、破坏文字的方式写作,那我觉得就不对了。

谁干掉了传统媒体

问:刚才讲到新媒体,问问王小峰对新媒体的看法,传统媒体像你说的往下走,你自己会往新媒体转吗?

王小峰:大概七八年前我给自己确定了一个事情,就是如果有一天我离开媒体,我永远不会再回到媒体。泛媒体,只要跟媒体沾边都不会去。

现在传统媒体数字化过程当中,你过去是有地盘和品牌概念的,数字媒体空间是没有地盘概念。所以最后变成一两家比较强势的带有传统媒体背景的数字媒体。现在都是在小打小闹,而且我接触一些做IT,做新媒体的,他们根本瞧不上咱们传统媒体。中国传统媒体消亡的过程就是农夫与蛇的故事。当新浪刚刚设立新闻频道时没内容,所以他跟传统媒体说你把文章放到我们这,然后我们标出来,这样大家会对你传统媒体感兴趣,会买传统媒体。然后我们传统媒体人都特别傻,免费把文字全提供给门户网站,他们壮大了之后把你干掉了。

但是我分析的是这跟中国人缺乏版权意识、法律观念有直接关系。当时说可以,你拿钱买,我相信门户网站是买不起的,每天要求文章几分钟更新一篇,买一篇花多少钱。传统媒体可以算笔账,我给你的话给我带来的损失是什么,你必须拿钱把窟窿给我填上。但大家都免费送出去了,中国传统媒体跟美国、欧洲不太一样,这方面缺少版权意识,可能死得更快。

(关键字:王小峰 谁干掉 纸媒)

(责任编辑:00972)
推荐资讯
日评
分析预测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