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报道:调控效果增强,相关品种成交持仓比显著下降。
国内商品期交所抑制过度投机的“组合拳”日益显现成效。在“提保扩板”、上调手续费等措施相继出台后,前期成交量较大的螺纹钢、沥青、棉花、焦煤和焦炭等品种成交量昨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昨日,衡量期货市场热度的主要指标——成交持仓比显著下降。当天盘后,螺纹钢主力合约1610成交持仓比降至4.3:1,该数据上周五曾为8.2:1;棉花主力合约1609成交持仓比降至3.4:1,上周五曾达到9.8:1;焦煤和焦炭主力合约1609成交持仓比跌至2:1和2.8:1,上周五该指标则分别为5.2:1和7.8:1;铁矿石主力合约1609成交持仓比为2.6:1,上周五该比值为6.2:1。
“在交易所出台抑制过度投机的措施后,市场成交热度开始下降。”大连的专业投资者张树坤对期货日报记者说道。
此前,有关“抄底资金跑步进入商品期市”“大妈排队开户”等炒作信息不断流传,这也助长了市场的非理性情绪。“实际上,资金并不是期市成交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动力。”张树坤表示,当前国内期市保证金总额在4000亿元左右,并没有超过去年7—8月的存量规模,相关传言不攻自破。
“在市场存量资金未增加的情况下,成交量的大幅攀升主要源于市场既有资金的交易。”大连知名短线投资者刘甲龙说,期市采取的是“T+0”交易制度,少量资金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交易。
在刘甲龙看来,4月以来市场投机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工业品期货的熊市已维持4—5年,很多品种市场价格跌至历史低点,存在超跌反弹的需求,反弹小周期吸引投资者积极布局多头,带来成交量的显著增加;二是近两年程序化交易兴起,很多程序化交易账户均依据当前价格水平采取动量交易策略,一旦市场反弹幅度加大、成交量增长,相关程序便发出大量交易指令;三是市场短线投机客户的积极参与,三大商品期交所所在地均有大量短线投资者,随着交易机会增多,短线投机客户的交易频率明显加快。
张树坤表示,在期交所近日接连“出手”调控的情况下,预计商品期货市场会逐渐恢复常态,社会舆论也将恢复理性。
(关键字:商品期货)